被盗版袭扰被拆书围城,知识付费

北京中科皮肤医院好不好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张书乐

“被盗版,即是幸运也是不幸。幸运的是你的知识真的有人乐意付费;不幸的是被便宜卖了。”老尖一边快速的为自己的下一课内容铺陈一句突然而至的灵感,一边愤愤的说。

老尖的愤恨并非没有道理。

就在日前,多个媒体曝料称,各种知识付费课程,在一些网络交易平台上以“比白菜还便宜的价格”叫卖,标价仅“1元”“5元”“8元”“10元”不等。

老尖第一时间去查了下自己的课程,然后愤怒了:竟然没有被盗版,看来影响力真的是不够啊。

如果被盗版便宜卖了又如何说?

当朋友揶揄这个纠结时,老尖则假装很生气的说:自然要义正言辞一番,然后也就只能一笑了之。

说完老尖笑了,可似乎在其他知识付费的内容创作者那里,却丝毫笑不起来。

知识付费:“明白时代的迷茫人”

知识付费和更广义的在线教育,一如既往的前景广阔。

据艾媒咨询发布的《中国在线教育行业白皮书》预测,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将达亿元。

哪怕是颇为小众的知识付费,同样是艾媒的数据,显示知识付费产业规模也在进一步扩张,预计到年将达到亿元。

蛋糕不小,却不知从何处下口。

5月26日,得到App正式上线满三周年,得到团队在致用户信中直言过去一年“我们对自己很不满”。

罗振宇在成功的打造出《罗辑思维》,并进而用得到App引导出知识付费第一波风口之后,逐步成了“明白时代的迷茫人”了。

明白的是知识付费的大趋势和得到App的小趋势。三年时间,得到已经拥有了万用户。

迷茫的是怎么做?罗振宇的搭档脱不花除了提供了一个喜人的用户数据外,也顺便宣布了一个感伤的消息:得到的第一个订阅专栏产品“李翔知识内参团队”正式宣布解散。

一石激起千层浪,除了关于这款知识付费产品逐步用付费变免费,内容创作者持续输出导致枯竭……尽管,随后李翔推出一档新付费课程《巨富之路:洛克菲勒》。

关于知识付费的未来,大家都很迷茫——老路走不下去了。

拆不完的书,怎么就黄了

王君在知识付费领域算是一个“老人”。

他既是罗振宇的忠实听众,也是信徒——其实把书拆开来解读,是一门“好+简单”的生意。

年,王君还是个大学生,就接到了一个单:把商务印书馆出的几本汉译世界学术名著,用最浅白的方式,概括中心思想、主要内容和提炼出几个观点。

很快,王君就发现,他的这个兼职,最终成为了某个热度不错的知识付费专栏里的养料。

“也是个意外,正好购买了这个专栏,然后就听到了自己‘编’的一个观点,再仔细一听,也就豁然开朗了。”王君说:《罗辑思维》惯用的逻辑,不就是把一本书精编成45分钟,然后用自己的话和时髦的故事讲述出来吗。罗振宇可以,自己也可以。

将各种拆出来的书,变成一个又一个相声里的“包袱”,然后再用自己不标准的普通话讲一讲,成了王君这样拆书人的套路。

“书拆不完的,而且可以重复拆。只是看你是否能诠释的更加巧妙。”王君自诩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

但老尖对这种拆书的伴读书童模式却嗤之以鼻:尽管很多经典早就过了版权保护期,但这样的拆书,也是一种盗版的行为。

“何况,被咀嚼过的经典,通过知识付费来实现‘速成’,对于真正想收获有用知识的人来说,可能味如嚼蜡。”老尖固执的认为,每一个人对知识的理解,都可能有误区。即使正确无误,这种小学生中心思想式的概括,也会让知识的感悟之美荡然无存。

对于王君来说,这并不重要。“这只是一门生意!”

但这门生意却越来越难做。

数据显示,年中国在线知识付费产品平均复购率仅为30%。王君对此的理解是,拆书人人可为,门槛太低。为争夺眼球,拆书变得很没底线,一些知识付费专栏要么“奇技淫巧”、要么就胡说八道。

“结果,所谓售卖焦虑的知识付费内容创作者,自己反而陷入到了深深地内容焦虑之中。”老尖认为,根源就在于把它当作“一门生意”。

用户在增加,用途在“增收”?

就在知识付费的专栏作者们正在努力寻找更多“赚钱”姿势时,知识付费的用户群,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年,知乎Live上线一年,吸引用户万;而在年,用户数已裂变到了2.92亿人之多。

在用户暴涨的过程中,用户的需求以及知识付费平台的主攻方向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最新的动向来自当当网创始人李国庆。在离开当当网后,李国庆在6月初放出了自己新的创业大招——早晚读书。

李国庆对此信心满满,按照其介绍,该项目酝酿3年,是把知识付费和读书结合起来的一种听书模式。

模式上,和早前的《罗辑思维》和得到App并无二致。真正的差别在于讲师团阵容。

依托李国庆的人脉,其讲书团据称包括了冯仑、周鸿祎、吴晓波、崔永元、贾平凹、于丹、黄磊等人。

在这一点上,靠自己孵化薛兆丰、李翔等讲师的得到App,用北岛的诗歌课和戴锦华主讲的电影大师课等文艺风内容来吸引垂直用户的豆瓣时间,完全不能与李国庆的豪华阵容不可同日而语。

但知识付费的“增收”路径,依然没有拓宽。

与此同时,在用户体验开始崩坏的大环境下,可见一斑。

据年下半年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对名购买过付费知识类产品的受访者进行调查后发现,74.7%的受访者购买了需要付费的知识类产品后,遇到过不符合预期的情况,61.6%的受访者建议知识付费平台对内容提供者设立一定的门槛。

对于“名师”能达成的效果,业界也并不太看好,毕竟有前车之。

媒体曾报道,在某App,张大春先生主讲的《细说三国》上线将近一个月,仅仅卖出了不到份,蒋勋先生主讲的《中国文学之美》上线3个多月,也仅仅卖出了多份。

反而,在知识付费市场上,真正热门的内容,却是那些指导如何赚钱的“知识”。

其中不少都会在标题中对如下要点做重点突出:如何通过各种新兴自媒体如头条号、抖音等一个月内涨粉数万或收益破万。

这一幕,在昔日微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2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