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了,自然就会有烟火气?曾经有个同事问我,你觉得某人美吗?我说,美是美,但美得有烟火气。
男人的烟火气,是市井,女人的烟火气,是混浊。
这两者都是难免的。冯唐一篇油腻中年男的文章爆火,油腻等同于成功,保温杯里泡枸杞,腰里别着钥匙串,那是小老板的标准配置,反过来一想,或许每个老板都真的有点油腻,区别只是有的油腻不让人反感,比如逢人笑呵呵之类的。
除掉烟火气,需要在书堆里养着,最少需要屏蔽让人混浊的东西,保存一辈子太难了,或许只有一些京剧艺术家勉强做到过。
关于油腻和烟火气,可以回到《围城》里,书里似乎惟有唐晓芙可以算完美的,如果方鸿渐和唐晓芙走到一起,唐晓芙一定会失去仙气。杨绛说,钱钟书写唐晓芙太完美了,方鸿渐根本配不上她,所以钱钟书不把唐晓芙嫁给方鸿渐。
苏文纨并不刻意遮掩自己的世故早熟,在各种男人之间穿插行走,达到遥控局势的目的,那在方鸿渐眼里就是一种烟火气,方鸿渐才觉得厌倦。赵辛楣长期错把方鸿渐当做情敌,在苏文纨面前各种炫技,最终两人却成了知心朋友,在乱世互相帮忙介绍工作,两人要感谢苏文纨另择高枝。
苏文纨算知性独立女性,唐晓芙算女文青。但凡事善始未必善终,两位最终恐怕都要回归现实,只是苏文纨回归早一些,唐晓芙回归晚一些。
不得不说,《围城》是本魔镜,因为我们市场经济几十年后,在《围城》里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方鸿渐并不想掉进世俗烟火池,但在战时东西迁移,工作动荡,薪水漂浮,生死难料的情况下,不得不在各种复杂的人丛中穿梭,他和孙柔嘉结婚,也只是糊里糊涂,搭伴过日子。这常常被称为软弱,但是否还有别的途径?要知道多数时候,活着都是奇迹。现在公园里还有不少老头,领着退休金,每天过着没有安全感的生活,方鸿渐如果活到六七十岁,估计最好的结果也不过如此。
多数人过得像水里捞出来的旱鸟,几经沉浮,颓然存活,已经顾不得体面了。在烟火里穿梭,时间长了,自然不仅留恋,而且风貌都改变了。
如何没有烟火气?需要刻意保鲜,技术低的,三五天,时间长的,三五年,但很少一生有仙气的,那要相当修为,和追求。古人说,熏陶,烟火与否,那是需要经年累月的内化的。不信,几十年后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