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原著:都是意外之财惹的祸。收到了周家一笔意外之财后,方鸿渐无心学业到处玩乐,买假博士文凭后走上了歧路,跌入了深渊。
那么问题来了,从小品学兼优,努力向上的青年才俊方鸿渐怎么会由人人称羡的海外留学生,迅速就变成了无心学业,自甘堕落,甚至无耻到买假文凭冒充博士的海外游学生的呢?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方鸿渐以后在爱情、事业、婚姻等方方面面处处碰壁,一蹶不振呢?
(本文字,9分钟左右,请您耐心阅读,谢谢。)
在北京读大学时的方鸿渐原来是个有为青年,又有他爸爸这个举人对方鸿渐特殊指授的加持,使得方鸿渐在学习方面一直都很优秀。正因如此,家里三个男孩中他学习最好,家人也重点培养,在北京上大学毕业后就送他到海外留学,他的两个弟弟则就很早地就进入了社会工作和结婚生子。
那时的方鸿渐真是风华正茂,一心求学向上的好青年。
原文“他国文曾得老子指授,在中学会考考过第二”
在留学海外时的方鸿渐,也一直是个以学业为主本本分分的好孩子。即使面对家人催婚的种种不满,也会规规矩矩写信和爸爸商量并最终接纳了家人的建议。
原文:方鸿渐在给父亲回信里说道:“至于结婚一节,务请到毕业后举行,一来妨碍学业,二来他还不能养家,添父亲负担,于心不安”
到这时候方鸿渐还是一个能听从接受家人建议和意见,想学成归来回报家庭且凭借自己努力向上的青年才俊。任谁都想不到的随后不久他身上就自带了这些标签:任性、自私、无耻、风流、懦弱、志大才疏、巨婴等等。
原文“方鸿渐到了欧洲,既不抄敦煌卷子,又不访永乐大典……四年中换了三个大学,伦敦、巴黎、柏林;随便听几功课,兴趣颇光,心得全无,生活尤其懒散。第四年春天,他看银行里只剩多镑就计划夏天回国”
由于整天吃喝玩乐,本来是可以博士毕业的方鸿渐也无心学业了,本来当时是留学生的他,此刻却变成了游学生。堕落如此之快,反差如此之大,以至到后来干脆买了个假博士,导致方鸿渐在以后人生重大的三个阶段都屡屡受挫,形成一步错步步错的多米诺骨牌效应的悲剧结局。
那么,为什么有为青年方鸿渐在留学即将毕业之际,在意外的受到了原岳父周先生汇的一大笔钱后,却无心学业,迅速堕落,是怎么造成这么巨大的转变呢?
一方面方鸿渐的爸爸是有责任的。在明知周家把一大笔钱汇给在国外即将毕业儿子的情形下,并没有阻儿子收下这不该拿的钱的错误行为,恰恰还间接给了方鸿渐误读并默认这也许是父亲的许可暗示的可能,这才使方鸿渐有了放纵自己的机会。
另一方面方鸿渐原丈人周家也是有责任的。周家人最起码在汇款前也要想想对于一个并不富裕的,在国外已经留学了三年即将明年毕业的年轻人来讲这笔巨款到底意味着什么?但最归根结底的主要原因:
都是外财惹的祸。
在爱情方面:如果没有这意外之财,方鸿渐就不可能就轻易的放弃学业贪图享乐而去买个假博士,这就导致了回国后与他深爱的唐小姐痛苦分手,这是主要原因。当然在有了钱也花了心,才有了和鲍小姐的露水情缘,这是次要原因。
原文:唐小姐添了愤恨说道“你在外国这几年有没有谈恋爱,我不知道。可是你在回国的船上,就看中一位鲍小姐,要好得寸步不离,对不对?并且,据说方先生在欧洲念书,得到过美国的学位”
方鸿渐顿足发狠道“我跟你吹过我有学位没有?这是闹着玩的。”
“方先生人聪明,一切逢场作戏,可是我们这种笨蛋,把你开的玩笑都得认真——”
在事业方面:这意外之财让方鸿渐养成了依赖之心,也就有了后来处处依赖赵辛楣的心思,也就有了因这假博士被三闾大学校长高松年看轻,最后被变相辞退的失败经历了。
原文“他是赵辛楣的来头,辛楣最初不肯来,介绍了他,说他是留学德国的博士,真是糊涂透顶!他自己开来的学历,并没有学位,只是个各国游荡的‘游学生’,并且并非学政治的,聘他当教授太冤枉了!”
三闾大学校长高松年在婚姻方面:收下这笔钱后的方鸿渐已经不在意拿博士文凭了,甚至对博士文凭有了恨意,后来为了给家里及岳父一个交代索性买了个假博士文凭。这假文凭的幻影让他的爱人孙柔嘉始终对方鸿渐教授抱有幻想,一心的想嫁给他挤进爱情的围城,但冲进围城里她看到了真实的方鸿渐后又对方鸿渐失望透顶。真是对孙柔嘉来说,最成功是嫁给了方鸿渐最失败也是嫁给了方鸿渐,令人唏嘘。
《围城》原著:孙柔嘉咬牙说“好,咱们算散伙。行李衣服,你自己去办,别再来找我。去年你浪荡在上海没有事,跟着赵辛楣算到了内地,内地的事丢了,靠赵辛楣的提拔到上海,上海事又丢了,现在再到内地投奔赵辛楣去。你自己想想,一辈子跟住他,咬住他的衣服,你不是他的走狗是什么?你不但本领没有,连志气都没有,别跟我讲什么气节。小心别讨了你那朋友的厌,一脚踢你出来,那时候又回上海,看你有什么脸见人。”
综上所述:毫无疑问,人性在金钱面前是经不住诱惑的。尤其是独自身处国外求学青年方鸿渐,在艰苦读书即将毕业回家前景光明之际,突然被这意外得来的财冲昏了头。其结果就是这笔意外的财直接让方鸿渐迷失了他自己,迷失了人生方向,走上了最终无法回头的歧路。对待意外之财的处理方式对大人对孩子来说都是需要慎之又慎的事情,这是最值得让人警惕的事情。
写到这里又让我联想到美国影片《小丑》的一个场景:原来善良自强的弗兰克努力向上走的步履维艰,和处处碰壁后自暴自弃由善转恶的迅速向下的轻松自在。
在某种意义说,方鸿渐和弗兰克身上似乎有着交集:向上的通道关闭后都快速地跌入深渊,永远无法回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