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爱情和婚姻,很多人都有很多自己的痛苦和疑惑。
比如“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婚姻是座围城”这样的观点。
我们总是去很悲观地看待婚姻中有关于感情的所有部分。
与其说,对未来没有希望,没有向往,不如说对自己根本没有了解,也不想去改善。
最近看了一本书叫做《11个男人对心理师说》。
书名很奇特,仿佛从书名当中就嗅到了其中包含着很多狗血故事的味道,可是书中主人公的思考却非常的有价值。
主人公是一名女性心理医生,她开了一家私人心理诊所。
本来她的初衷是为女性朋友们解决心理问题,可后来发现大部分来咨询的都是男性。
她通过对那些男性的治愈和了解,更加深刻地帮助了女性朋友们解决问题,并且最终自己在治疗过程中也得到了成长和治愈。
这本书的价值所在,是我们能通过别人的成长经历来反思自己,调整自己,最终治愈自己。
我们会惊讶地发现原来我们根本就不认识我们自己,也不了解我们自己真实的想法,而这些,都是产生痛苦的根源。
下面,我们就跟随作者的脚步,一同去开启认识自我,治愈自我的一段奇妙旅程吧。
1.读别人的故事最大的收获是从里面看到最真实的自己
书中总共包含了11个关于情感问题的小故事,结局有好的也有不好的,有主人公本身的故事,也有其他人的故事。
这些人来自各行各业,性格都各不相同,可是他们却分别有着不同的情感问题。
戴维一直很爱他的女朋友,可是他仍然喜欢不断搭讪别的女人。
最重要的是他还很坚定地知道自己非常爱他的女朋友。
他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会这样,感觉很困扰和苦恼。后来发觉,原来他并不了解自己的真实需求是什么。
作为一个成功人士,他在女朋友的面前却是卑微的,他因为逃避而选择了搭讪别人的自我发泄方式。
其实他需要的是自己对自我的真正认可。
后来戴维意识到了自己的内在需求,情感问题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另外,我们可以在书中看到,主人公在治愈别人的过程中一直在不断反思自己。
她在通过各种案例反思自己的感情和情绪是否符合情理。
她从别人的经历中不断反思自己,认识自己,探索自己,成就自己。
因为她知道,一切感情问题的解决方案,都隐藏在自己身上。
2.情感问题的通病是不了解自己的真实需求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我们在取悦别人,但其实我们不过是在满足自己。
就像前面提到的戴维,他非常爱自己的女朋友,因此和她在一起的时候在尽力取悦她,又由于害怕自己做得不好而产生焦虑。
在和妻子产生问题的时候,他习惯性地压抑自己的想法,逃避问题。
可问题却并没有因此而解决,所以会愈发严重,周而复始,以至于他自己都非常苦恼,为什么自己会是这种人。
这正是我们对自己认识的不足,而导致了自己产生了脆弱感和无力感,从而对自我价值的怀疑,只能去逃避现实。
可殊不知那样会带来更大的伤害。
不能足够认识自我就变成了每个人都有的通病。
遇到任何情绪和感受,我们都不愿意向内去探索,更多的是向外指向。
可那并不能够给我们的矛盾带来正向的解决方案。
只有向内指向,不断去思考和探索自我的真实需求,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去把握自己的幸福。
这本书的价值所在也正是在此。
我们可以从各种不同的案例中,看到自己的影子,跟着主人公的思维,共同去探索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到后来你会发现一个完全不一样的自己。
3.每个人都是唯一的,问题的最终答案只能写在自己的心里
很多时候,我们都渴望爱,却总是喜欢逃避爱。
那是因为我们并不懂得爱不仅仅是感觉,它还是一种技能。
就像男人们往往都过于在意自己得到和失去了什么,而忘记自己究竟付出过什么。
可女人却总是过分在乎自己的付出而不去探索自己究竟需要什么。
对男人而言,妻子的欣赏和感激是非常重要的;可对女人而言,丈夫的认可和亲密的话语却更加重要。
可大多数的夫妻彼此都不够了解对方,甚至连男女思维方式不同这样根本的信息都不知道,所以导致了一次又一次的矛盾爆发。
很多时候,其实感情走到了尽头并不是因为没有爱了,或者不够爱了,而是我们根本就不懂得怎么样去表达爱。
即使我们可能会因为爱而受伤害,可这些也是我们需要接受的很重要的经验。
我们要学会爱,就要学会承受爱带来的痛苦,和关于爱的一切美感和伤痛。
这就需要我们勇敢面对现实,因为我们想象中的另一半都过于完美了。以至于有时候我们会害怕失去而把自己表现得过于完美。
其实爱一个人就应该爱他本来的样子,而不要期待从他那里获得什么也不要期待他变成我们想要的样子,更不要期待凭借一己之力就去改变他。
亲密关系中理想的交往模式只属于享受彼此真实的样子。
这才是爱本来的面目,也是我们应该了解和学习的技能:接受自己和对方的不完美。
结语:
爱是一个温暖的词语,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而不应该是伤痛,是迷茫。
同样,婚姻其实是爱的起点而不是终点。我们应该通过婚姻去好好学习爱的技能,从而更好地爱自己,爱别人。
想要改善亲密关系,想要了解自己的人,建议读这本书,一定会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