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围城有这几个特点的人,值得一辈

中科白癜风微博 http://pf.39.net/bdfyy/bdflx/150217/4580342.html

仲念念

#情感#书评

钱钟书

长篇小说《围城》

——“现在,重读《围城》,发现写的是赵辛楣和方鸿渐的故事。”

这是我曾看到的一条书评,虽然只有短短几个字,但点赞人数最多。可见,在大多数人的眼里,方鸿渐和赵辛楣的关系,真的很耐人寻味。

方鸿渐,留学多年,最后捏造了一个假学位回国。之后在感情、工作上历经波折,在社会的摸爬滚打中被磨光了棱角。

赵辛楣,美国留学生,本是在华美新闻社做编辑,之后几次工作的迁徙,基本都与感情有关。

这两个人年纪差了几岁,所处的环境又有所差别,就像两条平行线,即使擦肩而过,也只能是陌生人。

但苏文纨的出现,让两者有了交集,不仅成为了朋友,还相交甚欢。

方鸿渐是一个情商不太高的人,丈人一家对自己有恩,但他最后却与他们划清了界限,给外人留下了话柄。

在三闾大学做讲师,在不经意间,把身边的人都得罪光了。

他是家中的老大,可是压根处理不好和兄弟、弟媳之间的关系。后来和孙柔嘉结婚,不会讨好妻子娘家的人,只能天天受闷气。

这样的一个人,就算有朋友,最终也会渐行渐远的。

但只有一个例外,那就是赵辛楣。

经过了生活洗礼的方鸿渐,把赵辛楣视为自己最信任的朋友,可以说真心话,也可以问他要一个援手。

方鸿渐把工作、人际、婚姻都比作了围城。但唯独赵辛楣,成为了他生命中的一抹亮色。

一:为人,不计前嫌

初相识,两人互相鄙夷。

赵辛楣心中有一个名为“苏文纨”的白月光,但苏文纨自从在船上遇见方鸿渐之后,便一直提起他。赵辛楣心中不悦,觉得方鸿渐徒有其表。

方鸿渐第一次见到赵辛楣,就受到了他的轻蔑,并恨恨地回击:

——“会这样看东西的眼睛,一定有毛病。”

对于赵辛楣来说,他瞧不上学哲学的方鸿渐。因为此时的他,把方鸿渐视为自己的情敌,对他的优点视而不见。

而方鸿渐,本就不善于与人打交道,别人讨厌自己,他便躲得远远的。

两人之间,因为一个女人,自此有了硝烟。

之后两人交好,转折点是在苏文纨结婚之后。

兜兜转转,苏文纨嫁给了曹元朗,方鸿渐得到了解脱,赵辛楣心碎了一地。

机缘巧合之下,两人便一起前去三闾大学任教。

赵辛楣虽然没有放下苏文纨,但对方鸿渐却变了一个态度。不仅把他当做自己的朋友,还事事指点他。

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对过去释怀,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敞开心扉做人。

但坦荡如赵辛楣,他就可以做到。

他可以在方鸿渐妨碍自己的情感时,轻视疏离他,也可以在搞清事实后,欣赏支持他。

这样的一个人,光明磊落,拿得起,放得下,不会记仇,也不会毫不讲理。

赵辛楣是一个拎得清的人,方鸿渐对于他,可以说是有过私人恩怨,但他不在乎,也不去深究,只相信自己的判断和眼前认识的这个人。

这样的赵辛楣,不是一个小心眼的人,更不会是一个斤斤计较的人。

二:助人,仗义直言

方鸿渐和孙柔嘉结了婚,但婚后就觉得她像变了一个人。

其实,关于他和孙柔嘉的感情,赵辛楣在一开始就点破了。只是方鸿渐当时没有领悟,之后才后知后觉罢了。

在前往三闾大学的船上,孙柔嘉一幅娇小单纯的模样,方鸿渐讲了一个童话,孙柔嘉就弱弱地问:“方先生在哄我,是不是赵叔叔?”

赵辛楣是了解女人的,所以事后对方鸿渐说:“你想,一个大学毕业生会那样天真幼稚吗?”

——“孙小姐就像那条鲸鱼,张开了口,你这糊涂虫就像送上门去的那条船。”

赵辛楣直言不讳,意在提醒方鸿渐:看人别只看到表面,总要动动脑子,要不然被人耍了也不知情。

忠言逆耳,赵辛楣的话点到为止,但已经是作为朋友最高级的提点了。换做常人,只会美言几句,打趣一下两人的关系。

赵辛楣对待朋友,永远是最仗义的一方,不仅站在朋友的角度考虑问题,还会为朋友两肋插刀。

苏文纨结婚后,曾去拜访赵辛楣,正巧,同一天的时间,方鸿渐也带着自己的妻子前来。

苏文纨已经成为一个阔太太,便话里话外讽刺方鸿渐如今的辛酸的处境。

赵辛楣看不下去了,便也学着她的语气,阴阳怪气地损了一下她如今的丈夫。

面对过去的情人,他可以无情,但眼前的朋友,他却容不得自己有丝毫怠慢。

得友至此,是方鸿渐的幸运。

在之后的岁月里,哪怕方鸿渐知道自己混得很惨,比不上赵辛楣,但也依旧把他作为朋友。

毕竟,高山遇知音,此生难再有。

三:帮友,面面俱到

方鸿渐和孙柔嘉从三闾大学离开后,一起回家的时候,在重庆稍作了停留。

此时的赵辛楣,就在重庆任职。

他知道两人要来,不仅介绍了帮忙运输行李的公司,亲自去接机,还陪他们一起去找旅馆。

赵辛楣请他俩吃饭,但孙柔嘉身体不适,只有方鸿渐一人前往。席间,两人敞开心扉,赵辛楣也对方鸿渐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你们两人越快结婚越好。

一是因为回上海办婚礼太浪费钱,二是因为现在已经住在一起,不免会发生什么意外。

结婚就会涉及到花钱,赵辛楣大方地说到:“我肯借。”

赵辛楣作为一个比方鸿渐年长几岁的朋友,基本上为他打点好了一切。

一日为友,终身为友。

赵辛楣知道俩人要回上海,还借助自己的人脉,帮方鸿渐在上海找到了一份新的工作。

之后,他在重庆结婚,过了一段时间才写了一封信通知。结婚前不说,是因为怕这对新婚夫妻送礼,毕竟方鸿渐和孙柔嘉结婚时,赵辛楣送了一份厚礼。

要是婚前通知,定会涉及到还礼,赵辛楣这样做,无非是体谅他们婚后经济上的窘迫。

方鸿渐之所以把赵辛楣看得那么重,不是没有道理的。

赵辛楣帮助朋友做事,滴水不漏,还不求回报。仅仅这一点,就可以让人无条件地相信他是一个可靠的人。

所以,方鸿渐事业受阻,婚姻告急时,他首先想要求助的人,就是赵辛楣。

有些人就是这样,和他深交,就像久旱逢甘露,就像雪中遇火炉。

给人希望,也给予人温暖。

无疑地,赵辛楣是书中的一个亮点,所有人都可以在方鸿渐的困境中加一把柴,只有他,永远会站在方鸿渐身边,给他指一条路。

为人,不计前嫌;助人,仗义直言;帮友,面面俱到。

这样的朋友,值得深交一辈子。

知人知面不知心,知音难觅,佳友难寻。

如果身边有赵辛楣这样的人,请好好珍惜,别错过。

END

今日话题:

你们觉得什么样的人,真正值得深交?

来留言聊聊你的观点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17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