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色匆匆的现代社会,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细细品一本好书了,这次的冠状病毒将大家“锁”在家中,正好提供了阅读的好时机。小编精心挑选了几本好书,愿陪伴大家共同度过这段岁月。
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既然身不能行,那就让灵魂翱翔天地吧。
“围城”之时看《围城》——《围城》随感
影响力最深的近现代小说中肯定有《围城》的一席之地,那是钱钟书所著的长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
▼
时下疫情影响,各地都在施行封闭式管理,也算是真的“围城”了,在“围城”期间重读《围城》也有另一番感受。
▲
《围城》中有句话特别出名,出名到变成了许多人抱怨当下情境的口头禅:“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原是用来形容婚姻,放在当下这种情况也是非常合适。许多人说《围城》过于消极,我却不这么看,因为你厌恶的当下,或许是他人最羡慕的将来,抑或是有人无限缅怀的过去。
米兰昆德拉曾经说过:“如果你不能改变世界,那你至少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虽然现在困于家中,却庆幸自己不在疫区;虽然想念以前自由逛街的景象,却庆幸现在身体安康;虽然羡慕北方小伙伴有天舒采暖系统,却庆幸手边还有暖手炉可以依靠;虽然无法正常的工作生活,却庆幸手边还有好书可品读……相比疫区的同胞和一线的医护人员,我的日子确实要轻松许多,所以,没有怨言,珍惜当下,期盼未来。
说回书中,同是讽刺,鲁迅的语言像刀子,刀刀见血,钱老的语言像针,起初不太疼,回味之时,总有隐隐作痛之感。就如开篇一段“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砂砾,或是出骨未净的刺,会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抛开精妙的比喻不说,“一种不期待的伤痛”总觉得细嚼起来特别有味道,这对伪君子的描述堪称一绝。
▲
《围城》中的很多人,很多事,都能让人感觉切身体会,感同身受,甚至可以和我们自己和我们周围的人,对号入座,对照品味。在钱老的笔下,主人公方鸿渐——一个典型的中国旧式知识分子形象,他酸气冲天,有几分才气,却底蕴不足,周旋在几位小姐中间,这个讨好,那个不舍,最后只娶了一个“既然不讨厌就行了”的老婆。他的婚姻他的事业他的人生其实在我们身上都能找到他的影子,都曾为社会的不公、不受朋友的待见、被恋人抛弃等等抱怨过、烦恼过,但可事过之后呢,我们都没有孙悟空大闹天宫的魄力,说白了就是没那实力,也有太多顾虑,毕竟我们不是生活在童话世界中,人生所需要完成的事物也没有那么简单。人的欲望太多,仅享有荣华富贵、锦衣玉食不成,我们要众人爱戴、亲友和谐,我们就不得不对很多方式嗤之以鼻,认为这样或那样太过鲁莽、草率、不近人情,但这恰恰无形之间限制了我们,让生活变得越来越约束,将自己内心困于“围城”之中。
有人说:钱钟书的围城,薛定谔的猫。不踏过城门,又怎么知道对面世界的坏与好呢?
外面的“围城”相信不久的将来就会拆除,那么你内心的“围城”呢?
所以,
想过得更好就努力赚钱;
想变得漂亮就控制自己的体重;
想收获爱情就先学会如何爱别人;
想让别人夸奖自己就让自己有个值得夸奖的优点;
想让家人温暖过冬就安装天舒空气源热泵;
……
▲
无论何时,都希望你,永远保持对生命的尊重,对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