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个短暂又漫长的旅程,有悲喜交集,有忧乐相拌,也有苦甜相依,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经营自己。人生中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人生最大的问题就是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
01
围城现象,也是现在人生活状态: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围城》无疑是一部大师级的作品,钱钟书这位深谙俗世的大师,在刻画生活百态的同时写出了你我。又将我们不能一言以蔽之的事情和感受写尽。
以前我只是听了《围城》的盛名才读它,那时读完后并没有什么感觉。再读之后体味到了许多无奈,感悟到了许多人生真相,想起了诸多人与事,念及己身。年少之时笑看方鸿渐,成年后才知道我也是他。
小说主人公方鸿渐做的事几乎没有一件是成功的。可以说,他不过是个庸常的读书人。他的悲剧也来源于他自身的平庸。而造就他的这种性格的根源就一个字——骄。
方鸿渐的骄来自于象牙塔里的大学生身份,来自于出过洋深造后的“洋博士”头衔。他顶着这些在人前显赫,显摆自己的才华。虽然他为人正直,不献媚,不肯投靠权贵,也有一颗爱国之心。但他骨子里的骄,让他自视颇高,愤世嫉俗。可是他自己并就没有什么一技之长,只是用很多假象撑起来的一个有学问的人,这种假象,相处一段时间就能露出他的不足之处。
02
当了“洋博士”的方鸿渐“荣归故里”之时,听到有人声叫他“方博士”时,他身心庞然膨胀,人格伟大了好些。心中的骄使他渐渐扭曲,变成了一个悲哀的存在。从“克莱登大学”到“三闾大学”,从苏文纨、唐晓芙,再到“情敌”赵辛楣、妻子孙柔嘉。骄让他在一座座“围城”中困厄,在事事中讨人嫌。
周家把他当作女婿,不仅供他留洋,在他归国后管他吃管他住,还安排他到周家开的点金银行上班。可不懂感恩的他,任性的得罪了周太太,周经理好意付四个月的薪水打发他走,骄傲的自尊心倒还让他动了气,刺耳地冷笑,语带讥诮,冷漠的拒绝后没等周经理把话说完,他转身就离开办公室了。周经理也觉得方鸿渐不识抬举,让自己失了面子,瞬间就理解为什么周太太讨嫌他了。
他的妻子说他:“总喜欢自作聪明,结果无不弄巧成拙。”孙柔嘉的姑妈说他:“本领没有,脾气倒很大。”三闾大学校长高松年认定他:只是个各国游荡的“游学生”。而他父母听说儿子赚的钱没有媳妇多时,嫌他坍尽了天下丈夫的台,没出息。就连他的好朋友赵辛楣都当着他的面说:“你不讨厌,可是全无用处”。如此等等。这些人物都从自己的角度嫌弃方鸿渐的懦弱与无能。
世上最讨人嫌的不就是全无用处的废物废材嘛。骄到了自满,让他不思进取,成为无能。骄的心态,令他放不下身份眼高手低,沦为无用。自认为是天之骄子,实则是碌碌无为。
03
钱钟书在《围城》里描绘了人性的本质和扭曲。它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感叹,一种奇想。每个人都能从书中看到自己的影子。生活处处是围城,也许我们都是方鸿渐。婚后孙柔嘉评价他:“替各系打杂,教授都没爬到,连副教授都保不住。”类似这样的老婆骂,有多少人感同身受,蓝瘦,香菇……
方鸿渐是那个时代无数知识分子的化身,国学不深,西学不精,传统不遵,新礼不会,善良无害,有心无用。他们虽小有才华,也常有独到见解、惊人之语。但对于世事人情,几无所知、不屑去做。总感觉自己是怀才不遇。
方鸿渐作为被三闾大学唯一解聘的老师,已经够丢脸了。让他更狼狈的是,他被解聘返乡,竟然没有一个人为他饯行。为什么?因为他已经不知不觉把人给得罪光了。他瞧不起同事,又不懂得掩饰,只把它挂在脸上。惹得大家讨嫌。对此我也有职场同感,不通人情世故,不会看破不说破的不动声色,四处树敌而不自知,以为自己很能,其实只是一个职场大傻。
方鸿渐上大学,转了三次系,由社会学系转哲学系,最后转入中文系。出国留学四年,换了三个大学,连毕业证都没拿到,靠买张假文凭糊弄。在当今社会,依然有人这样。在该努力的时候,没有好好努力,得过且过,错过的时光,永远错过,不肯吃奋斗的苦,只能吃尽生活的苦。
04
《围城》中时起时伏,处处申说的,都是理想的不断升腾和一再破灭。经常是事将成矣而毁即随之,浪抛心力而已。许多人终身处于“围城”境遇而不察,因此,“围城”完全可以作为人类身处困境、屡遭挫折的象征。
现实生活中,方鸿渐式的的人物随处可见,没有一技之长,工作不如意,人际关系一团糟,亲人间缺乏沟通,不懂得把自己究竟放在什么位置合适,一味地倨傲倔强。生活的锅碗瓢盆无法交响,一片的狼藉,一地的鸡毛。
其实人可以通过自身的不懈追求,打破禁锢自己的围城,重新定义人生的意义。方鸿渐虽有诸多毛病,但他还是有些优点与才华的。正如教授刘东方夫妇认为他:本领太糟,人还伶俐。所以,如果他能够完善自己,自我突破,破了茧,还是能成为那只美丽的蝴蝶。
美好的生活要靠自己精心经营。只有会经营的人,才不会把婚姻变成围城;不会经营,和谁结婚都是围城。人的一生就像一篇文章,只有经过多次精心修改,才能不断完善。不去提高自己,完善自己。跳再多次的槽也只是从一个坑跳到了另一个坑,一辈子在爬坑。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就是想借方鸿渐规劝世人,一味躲避是没有用的,只有勇敢的承担自己的责任,才能在困境中寻找到新的出路。
钱钟书先生旁观浮生,思虑沉潜;指点世态,寄慨遥深。使读者对人生恍然如有所知。《围城》这本书风格幽默,妙譬可人,读之可品味情感多蕴的小说语言,还可领略汉语文字的丰赡粹美。
作者:笑望长街空,总想写出品质生活带来的幸福感。阅读好书,共同成长,愿与您谈书品读,共享书中的美妙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