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内想逃离围城外遭唾弃这就是年轻人害怕

上有思想百条限制、中有领导千样想法、下有大众万般挑剔,不光“螺蛳壳里做道场”,还要“带着脚镣”跳“惊鸿舞”

想说的不能写,内心痛苦;写出的并没用,无聊透顶;无意义重复叠加,悲剧万分

一年一度的学校人事招聘考试如期开始,我参加了考务工作。当得知办公室秘书岗只有区区5个人报名时,真是如芒在背,五味杂陈。

说来,这次招考报名人数真是前所未有的形势大好,53个岗位招63人,报名人数达人,不说是有史以来,也可谓是规模空前了。

这既有疫情3年对高校学生就业带来的冲击,也有研究生扩招后基数不断扩大的结果。

当然,学校的秘书岗与政府部门的秘书岗是两码事,学校里秘书主要负责文字材料类的工作,俗称“材料狗”,政府的秘书主要负责领导行程跟班对接类工作,俗称“身边人”,因一般领导不得设置专职秘书,大多以“联络员”的形式事实上予以配备。至于文字材料什么的在权力机构一般党委系统由政研室负责,行政系统由经研室负责。

这次秘书岗只有5人报名,反观其他的同类行政管理岗,动不动一个岗位就是四五十个人报名,真是让人唏嘘感慨、恍如隔世,意料之外,却也是情理之中。

更加惊喜尴尬的是,第二天真正参加考试的只有硕果仅存的一个,真是可笑可叹,可喜可贺。

客观说,文字材料岗确实不是讨喜的岗位。

这不是说写作难,某种层面材料一种形神割裂的神经文体,写材料的不用材料,用材料的不写材料。何况上有思想百条限制、中有领导千样想法、下有大众万般挑剔,不光“螺蛳壳里做道场”,还要“带着脚镣”跳“惊鸿舞”。

这些注定我手不能写我口,想说的不能写,内心痛苦;写出的并没用,无聊透顶;无意义重复叠加,悲剧万分。

要知道,大部分时候用心用情反复遣词造句、加班加点耗费才华心血、随叫随到为着文山会海,其结果只是为了制造没有任何意义的垃圾,这是何其的悲哀,何等的沮丧!

更加悲剧是,这种垃圾产生的过程却让一个年轻人热情耗没了,头发掉光了,身体拖垮了。

试问,谁喜欢这样的岗位?

当初,我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是想到过秘书岗是没什么吸引力的,并表示过自己的担忧。毕竟,现在不同以往了,莫说是办公室,就是其他行政管理部门,但凡任务重一点经常要加班加点的部门单位,在校内已经是没有人愿意来,部门单位也无法吸引到人来——就目前来看,干多跟干少、累死累活跟轻松自在还真没有太大区别。

以往学校管理岗位基本都是内部调配,现在也只好对外公开招聘了。

但大概是很多领导还没有意识到,如今的网络时代,几乎没有不透风的墙了,年轻人为了避免掉坑,早已学会在网络上提前找坑并且做好充分准备绕坑而走,实在绕不开的很多年轻人也已经大彻大悟,既看得开更放得下,可以潇洒地丢弃鸡肋跑路走人。

年轻人大多数早已不是为了养家糊口而寻找一份工作,放弃一份对自己而言并没有太多意义的工作,于他们而言也饿不死。他们有他们的诗和远方,诗和远方对他们而言更为重要。

这也不能怪部分领导,他们还沉浸在过去的老思维老想法中,在他们看来,心里多少是觉得办公室作为领导身边的部门,秘书岗作为经常跟领导打交道的人员,自然而然会沾光会有优势,会比其他部门单位有更光明的前途,会大红大紫得让别人眼红发晕,真是简单幼稚得可爱。

权力机构的办公室目前来看似乎还可以另当别论。

这些办公室当然也是出了名的累死累活,记得我在那跟班学习时,加班自然也是家常便饭,很多人几乎都在办公室放置了一张行军床,但凡有重大会务、重大材料大家都“自觉”“自愿”舍小家为“大家”,“光荣地”以办公室为家,女人当男人使,男人当多人用。

我虽然来自学校,但也是办公室的,只要是办公室就都有相似的地方,这些场景也不是没经历过,习以为常,见了听了既麻木也没啥感觉。

某天与跟班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印刷厂校对排版时,他跟旁边某君聊得正欢,然后不无得意地指着该君对我说那是他们那的一支笔,我看“一支笔”脑袋光亮照人,如果说他是毛笔的话,显然也只剩下笔杆了,不禁悲从中来,心想是我的话宁可要青丝三千。

话又说回来,毕竟权力机构的办公室是真正的强权强势部门,政府的领导也确实有很多出自办公室,自然也深知办公室人员的心酸苦累,心里自然也会有所偏爱侧重,办公室的人员跟着也的确有着光明的未来。

君不见,凡是权力机构办公室的基本都会比其他岗位优先得到提拔,他们办公室系统的年轻人基本两三年就换一茬,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源源不断的一茬茬年轻人足够保证权力机构办公室还能正常运转也有活力和动力。

权力机构的人员心里也都明镜似的,即使办公室是经常搞“5+2”“白+黑”“晴+雨”的非人部门和岗位,但也不过是一处驿站和人生旅途中的风景之一,加上领导们几句“人生难得几回搏”“我们有幸遇见这样的你们”“奔涌吧,后浪”之类的鸡血鼓动和封官许愿,一旦放出内部遴选计划,那想去的人还真是趋之若鹜,飞蛾赴火一般壮观。

他们不过是内心深处知道,再苦再累也不过是两三年的功夫。

学校是政府吗?显然不是。

学校办公室能跟政府部门的办公室相比吗?当然也不能。

学校这种所谓的知识分子高地,向来有轻视行政管理的强大传统基因,但凡涉及行政知识分子们不免觉得就是“端茶看报”“不学无术”“有意刁难”,但凡涉及管理就觉得自己受到了莫大的人格侮辱和自由束缚。

而非行政管理战线上来的领导,心里也难免把行政管理人员低看一等,口里说得好听是行政管理,心里想的很可能就当是服务打杂的,他们所希望的行政管理人员不过是成为唯唯诺诺亦步亦趋追随意志意图行事的工具。

至于说到前程,真正的好处未必会落到所谓的“身边人”头上,很可能恰恰会成为拿来彰显不搞团团伙伙、亲亲疏疏、品德高尚、道行完美的最好祭旗。根据我的切身体会,虽然大部分的办公室人员无论是能力水平还是作风态度,都是不可挑剔的,但不幸在办公室的话,也许能力再好、工作再突出、承担任务再重,很可能也只能欣赏他人的春风得意。

因为一方面好处利益怎么的都是稀缺资源,僧多而粥少,大多数单位都是要搞平衡安抚人心的;另一方面这么能干事这么会听话的人领导们也不舍得放手。

活泛有手段的领导能从各种政策文件中不声不响帮助属下铺好路做好安排,比如我经历的某位领导,在任期间,凡是符合提拔条件的,都想方设法给解决好了,凡是尚未符合条件的,也在评奖评优等方面给人贴好金铺好路了。因此,即使任务重压力大工作累,大家也没有怨言安心做好各自工作,协助做好重大事情。

现实中,这样的领导并不会太多。

因此,很多时候所谓的“身边人”也只能被画饼充饥,满足精神需求,仅此而已。

好在,现今的年轻人,尤其是00后,已经是敢于追求自我能够看清现实的一代人。有了网络,世界变得更加透明可见更加扁平开阔,也可以帮助他们少走很多弯路,他们可以提早用脚投票。

世界的发展趋势大体是相同的,跟什么主义并没有太多的关系。世界上不乏先例,日本,如我们所见,先是经历了经济腾飞、贫富分化、房价暴涨、富人豪购,随后女权兴起、男性躺平、结婚率生育率下降,再接着是人口老龄化、房产泡沫崩溃、宅文化流行、年轻人彻底躺平摆烂,

然后那些强迫下的加班文化最终慢慢被年轻人的躺平摆烂所淘汰。

中国的年轻一代已经擦亮了眼睛,慢慢挣脱了强加在他们头上的桎梏,可以选择躺平,可以选择逃离那些非人的工作和岗位。

现在凡是涉及秘书、办公室、文字材料这一类的岗位年轻人都“敬鬼神而远之”,即使是作为权力机构的政府部门也有这种趋势,这对于整个国家这种高大上的命题来说,对于领导这种繁忙异常的人员来说多少显得有点可悲。

但对于已经在非人岗位上苦苦扎挣的工作人员来说,却是可喜的,这种让少数人自以为可以任意蹂躏、自以为可以随意羞辱、自以为可以随意践踏、自以为随意安排加班、自以为可以随意安排任务的岗位就让年轻一代来淘汰吧。

作为个人,我满心欢喜满怀希望迎接这一天的到来,只不过希望不是通过年轻人的彻底躺平摆烂来换取。

年6月11日,草记于加班周末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1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