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悦阳
黄蜀芹宋向阳/摄
4月21日夜,著名导演黄蜀芹老师走了,享年83岁。她的一生,真诚、善良、勤劳、质朴,对艺术精益求精,对生活淡泊洒脱,对朋友热情大方。她真挚爽朗的笑容,令人永难忘怀。黄蜀芹导演属于中国影人的“第四代”,她年9月9日出生,最早一次“触电”,是在年文华公司出品、桑弧执导的《不了情》中出演男主角的小女儿。这次日后回忆中的“可怕”经历尽管没有让黄蜀芹走上演员之路,却让她从此与电影结下了缘分。年,黄蜀芹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并分入上海电影制片厂。不久,“文革”使她和她的同事被迫远离电影事业长达十年。周岁黄蜀芹。作为戏剧艺术家黄作霖(黄佐临)和金韵之(丹尼)的长女,黄蜀芹出生在天津祖父母家的老宅,取名“蜀芹”——“蜀”意为母亲在四川怀孕,“芹”取其祖母名,以示纪念。来源:上海文联黄蜀芹在《不了情》中演刘琼的女儿夏婷婷。来源:上海文联北电导演系一年级的黄蜀芹。来源:上海文联正如同济大学教授汤惟杰所说的那样:对电影观众而言,我们看到的是,新时期伊始,年届40的黄蜀芹和她的同行以极大热情投身到创作之中,在谢晋导演的《啊,摇篮!》()、《天云山传奇》()和《牧马人》()中担任副导演之后,她开始独立执导了《当代人》()、《青春万岁》()、《童年的朋友》()和《超国界行动》()等影片,她在各个题材和类型上勇于尝试,获得了广大观众的认可和喜爱。年,黄蜀芹与石晓华一起跟随谢晋导演拍故事片《啊!摇篮》。图为谢晋与《啊!摇篮》剧组的小演员们。来源:上海文联黄蜀芹首次独立执导电影《当代人》拍摄现场。来源:上海文联执导《超国界行动》,黄蜀芹为邬君梅、金鑫说戏。来源:上海文联年,黄蜀芹导演推出了她的代表性影作《人·鬼·情》。在80年代的中国电影中,《人·鬼·情》属于最早一批用女性意识和女性视角来呈现并探讨中国女性问题的作品。汤惟杰认为,黄蜀芹导演在这部影作中,对题材的开掘、视听表现手段的尝试乃至对中国影史上“影—剧”关系这一特殊母题的把握上,都展现了一位女性导演特有的卓越想象力和创造力。她对女性艺术家命运的观照,还延续体现在她90年代的传记影片《画魂》()之中。《人·鬼·情》荣获第8届“金鸡奖”7项提名及最佳编剧和最佳男配角奖。来源:上海文联在电影创作之外,黄蜀芹还执导了诸多在观众中广受赞誉的电视剧作品,如《围城》()、《孽债》()和《上海沧桑》()等。新世纪后,黄蜀芹导演在继续从事影视创作的同时,还投身到电影教育事业,她是同济大学电影学院的首任院长。而对中国电影观众和影迷来说,黄蜀芹导演和她的作品不仅属于一个时代,正如她作品中那些饱经沧桑而仍然倔强生长并熠熠生辉的艺术家一样,她永远属于上海、属于电影,属于热爱她影作的电影观众。黄蜀芹执导电视剧《孽债》。来源:上海文联黄蜀芹执导电视剧《上海沧桑》,在现场指导演员江珊。来源:上海文联说起蜀芹导演与《新民周刊》的缘分,可以追溯到年,那年秋天,杨绛先生旧作《称心如意》再度上演,作为与钱钟书、杨绛相交多年的后辈,又曾执导过电视剧《围城》,蜀芹导演自然是我重点采访的对象。记得那天她侃侃而谈,说了许多自己与钱钟书、杨绛夫妇的往事。事后才知道,那时的她,已初露病态,之后的岁月里,逐渐走向混沌,越发记不清很多事了,因此,这篇细节丰富的文章,也就显得尤为难得了。如今,她离开了心爱的电影艺术,也离开了热爱她的观众们。再用此旧文,为她送别。蜀芹老师,不说再见!您一生真诚,淡泊名利,为人为艺,皆称不朽!梁谷音与王汝刚演出黄蜀芹导演昆剧《琵琶行》剧照黄蜀芹导演与昆剧《琵琶行》剧组合影,左起黄蜀芹、编剧王仁杰、主演梁谷音、执行导演张铭荣《围城》情系两代缘(《新民周刊》年11月刊登)黄蜀芹、孙雄飞拜访钱钟书、杨绛夫妇。来源:上海文联“杨绛是位豁达坚强的老人,她在晚年承受的痛苦,我们根本不能想象。”黄蜀芹说。
年后,钱钟书、杨绛全家迁到北京。由于钱、杨夫妇二人生性恬淡超然,常常过着深居简出、埋首书卷的生活,难免被人说成“乖僻孤傲”,“难以亲近”,因此,当上世纪70年代末上海著名导演黄蜀芹想要拍摄电视剧《围城》时,顾虑重重。“我真的很怕,万一拍不好,惹得老先生不满意怎么办?或者钱、杨夫妇不同意我们拍摄这部作品又怎么办?”黄蜀芹至今记得当时接拍这部作品时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心态,“一次,我在外取景时不小心把腿摔坏了,当时的第一反应居然不是疼,而是——《围城》我不用拍了!”只因钱钟书先生的名言“你觉得鸡蛋好吃,何必非要看看是哪个鸡生的”,使得黄蜀芹怎么也不敢上北京见这对闻名世界的学者夫妻。于是,编剧孙雄飞怀揣着柯灵先生的介绍信,只身飞赴北京,向钱、杨二老请教。
“谁知道老先生夫妇见到上海来的客人极为热情!根本与外界传说的冷傲孤僻截然不同!”黄蜀芹笑着说道:“尤其是柯灵伯伯的介绍信,热情洋溢,老交情打动了两位淡泊名利的老人。”当钱、杨夫妇得知黄蜀芹正是当年《称心如意》导演黄佐临的女儿时,一口答应了改编权,钱钟书先生甚至动情地说:“人是要讲交情的。”当年在“孤岛时期”黄佐临对于钱、杨夫妇的帮助,两人始终记得,而这份出乎意料的支持与肯定也使得《围城》主创人员感动不已。
黄家三代导演——黄蜀芹和父亲黄佐临、儿子郑大圣
钱、杨二老的格外支持令黄蜀芹唤起了幼年一段往事的记忆:在她小时候,父亲黄佐临经常用自行车带她去长城电影院剧场(在现在的复兴中路,以前的辣菲德路)排演《称心如意》。在上班路上,父女两人时常会看到钱、杨夫妇在复兴路散步。这时,佐临先生总会停下车,同两人说上几句话……正是这样延续两代的深厚感情,支撑着黄蜀芹坐在轮椅上拍完了《围城》全剧。短短的10集电视连续剧,黄蜀芹与陈道明、葛优等演员核对着原著,认认真真拍了整整天,平均每10天才拍完一集。如此敬业的工作态度与精益求精的艺术追求,使得电视剧《围城》真实再现了浓重的历史风貌,也让方鸿渐、李梅亭等鲜活的人物得以在数十年后还原于读者眼前。
黄蜀芹坐着轮椅拍《围城》。来源:上海文联片子完成后不久,样带便送到了钱、杨夫妇家中,毫无把握的黄蜀芹不知老先生会怎样评价。没过多久,钱、杨夫妇寄来了充满肯定与赞扬的信件,“片子很好,没有走样。我们夫妻一直看到了半夜,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时代,又回到了上海。”这番赞许终于使黄蜀芹放下了心中的顾虑。“打这以后我才第一次踏进了钱先生、杨先生三里河的家门。”说起对钱钟书夫妇的第一印象,黄蜀芹介绍道,“他们夫妻二人为人坦率、淡泊,丝毫看不出传说中的傲慢狂妄,相反的,对于我们这些小朋友真是非常平易和蔼。他们从不会敷衍,更不客套,不啰嗦,是非常本质化的知识分子。看见他们,我就想到自己的父母,也是那么超脱率真,真像!或许因为他们都曾经留学英国的缘故吧。”让黄蜀芹更为惊讶的,是钱氏夫妇简单得近于简陋的物质生活。“他们住的是国务院专家楼,居住条件是当时的最高标准。房子又高又大,空旷得很。可就在这么好的居住环境中,钱、杨二位连装修都不要,水泥地、白墙,原封不动,连地板都不铺一铺。”在黄蜀芹眼中,钱家连一样具有装饰性质的物件都没有。“国家给他们分配什么他们就用什么,他们觉得一切装饰毫无意义,只要实用就好。就连他们穿的衣服,那么多年了都没有改变过式样。钱先生永远是中装或中山装,杨先生总是蓝布衫、灰大衣。”如此具有个性的文化夫妻,在生活要求上却如此淡泊,黄蜀芹真正理解了两人的境界。电视剧《围城》的成功带动了一场浩大的“钱钟书热”,使得钱钟书夫妇在沉寂了近40年后重新为世人所知。年,钱钟书先生谢世以后,不少媒体和作家开始注意到了杨绛先生60多年前的几部话剧,并纷纷提出要求,希望购买改编电视剧的版权。杨绛先生却坚持:“若要把这个话剧改编成电视剧的话,我还希望上海的黄蜀芹、孙雄飞来做。他们曾经改编拍摄了《围城》,对那个年代生活熟悉。”黄蜀芹导演的电视连续剧《围城》堪称中国电视史上经典之作
面对杨绛先生的支持与信任,黄蜀芹的确曾经有将《弄真成假》搬上荧屏的计划,但由于现实创作环境发生了改变,这个计划始终没有成形。“电视剧的初稿孙雄飞都已经写好了,但现在的创作环境令我们十分犹豫。当年我们可以10天拍一集,现在一般都是3天拍一集,这就离我们的要求会有很大的距离。此外,如今的投资商似乎也不大愿意投资如此文艺的题材,就怕卖不出去……种种因素综合下来,我们还是认为拍不了。”黄蜀芹颇为无奈地说道。尽管将杨绛作品改编电视剧的梦想并没有实现,但杨绛与黄蜀芹依旧维持着深厚的友谊。黄蜀芹只要有机会出差北京,总不忘通过各种方式问候耄耋之年的杨绛老人。“杨绛是位豁达坚强的老人,她在晚年承受的痛苦,我们根本不能想象。”黄蜀芹至今对杨绛先生面对丈夫钱钟书、女儿钱媛相继去世时所表现的坚强隐忍敬佩不已。“钱老与女医院,杨先生每天上午下午两边跑,还要互相隐瞒彼此的病情,所有的痛苦,都落在她自己身上啊!”两年前,黄蜀芹拜访了94岁高龄的杨绛先生,她惊奇地发现老人尽管经历了如此巨大的痛苦,思维与身体却依然很好,“和我90年代去看她的时候相比,杨先生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还是那么优雅淡定,和那位用了很多年的老保姆一起生活在丝毫未变的老宅中,根本看不出时光的流逝。”在黄蜀芹心中,杨绛永远坚守着那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本质,而其他任何东西对她而言,都已经是身外之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