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无知小生。今天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苏东坡。说起他大家太熟悉了,鼎鼎有名的大文豪,我想大多数的中国人都能随口说出几句苏轼的诗词,比方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比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再比方说“十年生死量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些千古流传的名篇让我们对苏轼顶礼膜拜,可是也会形成一个错觉,就会片面的认为苏轼他只是个大文豪,他只是一个文人,他的辉煌都在文学方面,其他领域毫无建树。
若是你这么想就大错特错了,虽然他在诗坛、词坛、书法、绘画、散文等方面登峰造极,可是它的光芒绝不仅仅在文学领域,文学之外,他不仅发明了东坡肉,他还是著名的水利专家、建筑学家、医学家。
这么说吧,如果放到今天不光是文科状元,理科那也是顶呱呱。所以说啊,全才不止有西方的达芬奇,咱苏轼也是全才哦。
01水利专家苏东坡
咱们就先来讲一讲水利专家的苏轼,话说当初苏轼在徐州当官,当时黄河决口,几百公里全都淹了,生灵涂炭,汹涌的洪水呼啦啦来到徐州城边时被高山阻隔,城内暂时安全,可是人心全都乱了,眼看着城外的水位越来越高,被淹只是时间问题,所有人都慌极了。
在这危急时刻,刚刚才来徐州三个月的苏轼临危不乱,力挽狂澜。他主要做了三件事儿,第一,连续几个月不回家,直接住在城墙上的棚子里,根据灾情随时调整防汛措施。第二,富户不是要逃走吗?他站在城门上苦劝,说我都不走,你们走什么?咱们一起守城。第三点也是最能表明苏水利方面才能的地方,他参与了防堵工程的数字计算,在汹涌的洪水到来时,已经带领众人加强了城墙。洪水围城45天一直未能进城,苏轼就这样带领徐州百姓保卫了家园。
这已经是大功一件了,而战胜洪水之后的苏轼并没有松懈,他认为临时修建的防水设施隐患还太大,现在洪水退去应该修建更为牢固的设施,防患于未然。他上表朝廷请求拨款,力排众议要修建石头城墙,大概是这个计划太费钱,朝廷一直没有回信,苏轼没有办法,只能再次上书,希望能用坚固的木材修建城墙。没想到这次朝廷很快同意,就这样苏轼又为徐州百姓做了一件大善事。
再后来苏轼又调到杭州任知府,作为父母官,又帮助大家解决了一件大事情。在咱们的印象当中,杭州永远是“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可是当年苏轼到杭州后却发现,一座这么大的城市,居民吃水竟然都成了问题。现在杭州人主要吃的是钱塘江的水,可是在古代,尤其是唐朝到民国期间,杭州人喝的是西湖的水,原因很简单,当时钱塘江完全用不了,且城市地下水又苦又咸也用不了。在那种情况之下,西湖水就成了城内居民唯一的淡水来源。
水乃生命之源,老百姓的喝水问题可是第一头等的民生大事。而历史上第一个把西湖水引入杭州城的人就是李必,这个名字听着是不是很熟,就是长安十二时辰中易烊千玺扮演的那个角色。当年他任杭州刺史时开凿六井,把西湖淡水引入城中,供大家饮用。
可是由于唐朝生产技术落后,没有我们现在的自来水管道,因此当年的输水管道经常破损,影响水质。等到了苏轼当杭州太守的时候,杭州的输水管道再次漏洞百出,饮用水已经有很大的咸味了。那为了喝点淡水,很多人无奈之下是花巨资买水喝。
苏轼上任之后就决定重新修理输水管道,之前的输水管道是用大竹管做成的,很容易朽掉。苏轼经过科学考察研究,决定用陶瓦管子来代替。这个陶把管子是用泥烧成的,比大竹管子坚固,但是苏轼仍然怕不经用,又用石板把陶瓦管子保护起来。那么等这件事做完之后,杭州城百姓乐开了花,家家户户都能喝上西湖的淡水。除此之外,苏轼在杭州还疏浚运河,治理钱塘江,治理西湖。而现在杭州西湖上的苏堤,三潭映月都是苏轼政绩的证明。
苏轼也被后世公认为是治水能人,在年12月,水利部就公布了第一批的历史治水名人,五千年的历史上只有12人上榜,苏轼就在其中,而与他一同上榜的是大禹、都江堰设计师李冰这种级别的治水专业户,可见苏轼的治水成绩得到了权威部门的认可。
02建筑学家苏东坡
下面咱们再来聊一聊这个建筑学家苏轼,苏轼他不仅喜欢写诗词,走到哪里写到哪里,他还特别喜欢搞建筑,也是走到哪里就在哪里盖楼。
徐州抗洪后,苏轼在当地盖了一座楼,因为在五行之中黄代表土,土能吸水,所以这座楼被命名为黄楼。据记载,黄楼高一百尺,下面立着一个五十五尺高的旗杆,尺换算下来就是今天的33.33米,差不多十几层楼那么高。苏轼就利用其丰富的土木工程建设的经验,参与了全部建造过程。
除了黄楼,苏轼还修建过超然台。这是他在密州做官时修建的,“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成年华。”这一句广为流传的名句,就是苏轼在超然台上写成的。
苏轼政治上很不得志,被小人诬陷,屡遭贬谪,没有财政经费盖楼了,他就给自己盖房子,当他被贬到黄州时,还在长江边上盖了5间房子,取名叫雪堂。没事的时候就和朋友在这里喝酒,赏月,畅谈人生。在被贬惠州之后,他盖了20间房子,取名叫白鹤居。再后来又贬到遥远的岭南,当时已经60多岁了,还在岭南盖了三间房子,取名叫做槟榔庵,会客厅取名为载酒堂。
总之无论他身在何处,他都要在当地留下点什么?有能力就盖高楼,没能力就盖房子,还要配上很好听的名字流传千古。所以说苏轼如果生活在当代,那一定也是位理工科的大拿了,一定会为很多城市修建出地标性的建筑。不过咱现在的教育环境,是否有这种全才的成长土壤,文理双修,还真不好说。
03医学专家苏东坡
建筑说完了,咱们再来聊一聊他的医学方面的成就。苏轼和医学其实有很深的缘分了,在杭州任职时他就发现杭州城有50万人医院。杭州又位于钱塘江口,是海陆交通的集散地,人流量很大,经常有疾病疫病流行。为了救助更多的人,把药价打下去,他就把很多民间偏方整理出来,公之于众,里面的药材也不值几个钱都是平常能见到的,也就是说让老百姓都能吃得起药了。
更重要的是他还在杭州医院叫做安乐坊。虽然安乐坊这医院,但林语堂先生说,这可是咱医院。
这里边还有一个小故事,说苏轼有个朋友,有一次两人闲聊,这位朋友随口说自己家里有祖传良方,苏轼听到后马上两眼放光,软磨硬泡,希望能把方子给自个瞧瞧,被纠缠的没有办法,让苏轼指着江水发誓不外传,苏轼就照做了。但是后来疫病流行,这个方子又正好对症,苏轼直接派人把方子写到纸上各地发放。不知道这个朋友有没有跟苏轼绝交。我想应该不会,毕竟是做了功德无量的善事,也算是为自己积了福吧。
除了搜集药方、医院,苏轼自己也是个懂医的人,在被贬海南岛后,天涯海角,苏轼因为水土不服经常出现小便有白胶,他听说草药倒捻子可以治,就采回来很多用酒蒸倒捻子的叶子,晒干之后研成粉末,做成小药丸,吃上不久就全好了。
几年之后,医者仁心的苏轼又把自己搜集到的秘方都写进一本书,取名苏学士方。而这本书也被当时著名的科学家沈括编撰到苏沈良方中流传后世。说起这个沈括就是写梦溪笔谈的那位,可是您知道吗?历史上苏轼之所以政治上被打击报复,都是因为乌台诗案有人往死里举报,说他写诗故意讽刺朝廷,还说皇帝昏庸,任用这个王安石搞变法,把国家搞得一塌糊涂,苏轼差点被咔嚓,而这个背地里捅刀子的家伙正是沈括。由于篇幅关系咱们就不引开说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留言评论或者私信,咱专门说说他俩。
用现在流行的话讲,苏轼应该算是个真正的六边形战士了。所以,人的全面发展是很重要的,不仅对我们的工作有帮助,使我们有更多的选择,更能丰富我们的生活、充实我们的生命。现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下,孩子们家长们全都专注于分数,除此之外还要分文科理科,全面发展做的不够。大家经常说偌大个中国,十四亿人口找不出11个会踢球的,可是反过来看,偌大个中国,十四亿人口,有几个人在踢球呢?我们的梅西也许没有在绿茵场上奔跑,而是在给您送快递的路上狂飙。
所以啊,朋友们、同学们、家长们,不要只是低着头看试题、看分数,去内卷了,抬头看看这个世界吧,道路不止一条,他并没有很拥挤,相反,他广袤而美丽。同学们,我们要用一生去学习而不是二十年,我们要去学习怎样去生活而不是学习怎样拿高分。我们不用必须爱数学爱英语爱物理爱化学,相反我们也不是不可以爱历史爱音乐爱运动爱冒险。像苏先生一样爱什么就去做,去学习吧。人生和世界都是美丽的,充满可能的,对这个世界,你可以多一点期待和想象力。
最后,以苏先生的一首词作为结尾吧。
《临江仙·送钱穆父》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天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舟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