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人们视为国宝级演员、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但是他却当说,自己从没有爱上过表演,演员就仅仅只是他的一个职业,他就是个戏子而已。
这个人不是别人,他就是陈道明。陈道明曾经有过三个梦想:医生,外交官和律师,每一个梦想都和演员没有丝毫的关联。
16岁时,他阴差阳错地考入天津人艺做学员。23岁时,他凭借自身努力考入了中央戏剧学院。
年电视连续剧《末代皇帝》开拍。导演第一时间想到了陈道明,并邀请他出演溥仪这个角色。
在那个年代,因为技术水平低、拍摄难度大,所以很多电视剧的拍摄周期往往要以“年”为计量单位,一个电视剧拍上个三四年十分常见。
拍摄间隙,陈道明研读了大量的清史文献,还去拜访了大批专家。夏天拍穿龙袍拍戏、零下30度穿衬衫,就这样,陈道明对角色人物有了非常深刻的了解。
年电视一经播出,陈道明开始真正地被大家所熟知,甚至走在马路上都会有人冲他喊皇上。
此后,他被导演黄蜀琴相中,邀请他出演《围城》。为了能找出方鸿渐的神韵,陈道明花了很长一段时间练了一口地道的上海普通话。这让当时80岁高龄的钱钟书先生大为称赞,甚至还特意给陈道明写了一封信,信中直言:“你让我看见了一个活的方鸿渐”。
陈道明拍戏还有两个称之为“怪癖”的习惯:一个是喜欢改戏,一个是不脱戏服。
年在《康熙王朝》拍摄现场,高田昊扮演的康熙大儿子跟葛尔丹在战场上大干一场,结果灰头土脸地吃了败仗。他回宫后找到康熙帝不是哭鼻子,就是抹眼泪的,惹得康熙帝很是无奈。在原剧本中,设计的是康熙骂完儿子之后,深叹一口气结束,表示对儿子的无奈。
但是在拍戏的时候,陈道明把高田昊叫到床边,听完他哭诉后狠狠地扇了他一个耳光,紧接着又打了自己一个耳光。不得不说,这两巴掌打得确实妙,一个是打出了对儿子的怒其不争,一个打出了对自己教子无方的懊恼叹息。
为了演好康熙这个角色,陈道明闲着没事就翻看《清史稿》。演戏期间,他一旦穿上龙袍便不脱了。为了找到皇帝的感觉,他甚至曾一个人跑到故宫里面自言自语研习剧本,路过的人都以为他疯了。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庆余年》中,范闲醉诵唐诗首,逼得庄墨韩吐血的那场戏。原剧本中,庆帝在庄墨韩吐血时的反应应该是大呼“宣太医”,但陈道明却不以为然,认为这个举止不符合庆帝的人物性格。
思考再三后,他建议改戏:由公公做出慌乱之举,而庆帝则直接退场。令人惊艳的是,转身离开的庆帝在镜头里还留了一抹得意的笑。这一笑,发人深省、细思极恐,而这一改也确实改出了精髓。
有人会说,陈道明敢改戏那是因为他腕儿大,导演不敢得罪罢了。但是看过他改过的戏,我们便会明白,他并不是随随便便改的。作为演员,他和角色之间有很强的共情能力,所以总能切中要害。有些戏,他一改,那个味儿才对。
身边的朋友评价陈道明是时,用了十分直接的一句话——越老越帅。多年来的经历和沉淀令陈道明显得愈发有魅力。
我相信,陈道明的帅并不只在于他的外表、多年沉淀下的演技,还有他的人品。
陈道明在圈内浮浮沉沉40年,他的名字在某种程度上讲已经成为了一个正能量和敢做敢言的符号。他愿意提携后辈,也十分尊重文化,更不怕得罪别人。
一次,他应邀到冯小刚家里聚餐。饭后,在大家的提议下,他弹了一首钢琴曲为那次聚会添彩。正在谈的时候,有几名导演和商界人士起哄,让电影《芳华》中的女主角苗苗现场跳一段舞蹈。陈道明当下脸色就不好看了,冲着那个带头起哄的导演说:“你没见过女孩子跳舞啊,非要让人家脱了鞋子给你们助兴?”。此话一出,刚刚还在起哄的人都默不作声了。
他敢大骂娱乐圈的腐朽,也敢制止一些不文明的现状。或许有人会认为是这些年的摸爬滚打给了他底气,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并非所有像他一样拥有话语权的人都会“多管闲事”。
除了正直,陈道明身上还有一种肯向年轻人学习的劲头。
拍《我的前半生》时,马伊琍讲述了剧组故事,提到陈道明时,她评价他“特别谦虚”。即便现场没有他的戏,他也会在旁边观摩、学习,还时不时地和现场演员沟通。在《庆余年》中,面对张若昀这样的新人演员,他也总是强调要互相学习。
一个人之所以越来越有魅力,那是因为他总是很谦虚。对陈道明而言,不管自己在娱乐圈里待了多少年,他要学习的对象仍有很多。这或许就是一位老艺术家的风骨吧。
这样的陈道明,你是否也欣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