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围城 >> 围城名言 >> 余华文城

余华文城

你口中一个不存在的文城

却让我用一生去追寻

我如饿狼扑食般扫荡《文城》,在一次又一次阅览中不禁潸然泪下,余华先生总说他不识几个大字,可偏偏是真实与简单的字里行间让我无数次动容,大概有些人生来就只能错过,大概活着便是不易。

唯有余华,洋洋洒洒写尽世间常态。

我时常觉得,读余华的文字,有时冷峻得仿佛咬牙切齿;有时又真实得好像泥土砂石。有时候,甚至可以听到文字背后,他冷冷的笑声。他好像告诉我,永远不要挑战人性......

YuHua

既不是钱钟书的《围城》,也不是沈从文的《边城》,是余华笔下的《文城》。文城,一个并不存在的城市,也是代表的就是每个人的坚持与执念。

我相信总有一个地方叫文城,它或许无关乎爱情、亲情、友情,但一定有关信仰、追求、执念......

那是一个清末明初的动荡年代,北方糙汉林祥福父母双亡,留下了丰厚的家产,不仅是一个富二代,还有着上进心且能吃苦耐劳,有一身好文化修养和木匠手艺,待下人友好,没有吃喝嫖赌抽不良习惯,对待自己的婚姻谨慎犹豫。与南方男子小美相遇,他在命运的浪涛里寻找,在时代的洪流里寻找,在人性的善恶里寻找,在生活剥削和酬谢里寻找。

这是一群人在一个汹涌澎湃里的故事,儿女情长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显得微不足道,林祥福为寻找而出发,最终以大爱悲壮赴死,他或许已经放下了关于文城的执念,我想说,若此生有缘,千万不要落下那个想要对你好的人。

这本书中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善良的,但作者却将善良的人描述得近乎完美。土匪张一斧是恶的代表,粗暴残忍几乎可以用泯灭人性来形容。大概正是因为恶的存在,才让人明白善良的可贵。人类的幸福是建立在痛苦的基础上的,美好的事物之所以美好,是因为丑陋事物的存在。林祥福的结局或许有些悲凉,但总有一些价值高于活着,这也许就是寻找本身。

余华先生在结束《文城》时说道,《活着》与《文城》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前者由人物带动时代,后者由时代带动人物,我想,这大概就是为什么说,在那个颠沛流离的时代,儿女情长倒显得微不足道的原因所在吧。最令人刻骨铭心的,始终是泯灭人性的土匪张一斧所犯下的种种恶行,最值得回味品读的,始终是在我看来余华先生想要传达的关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弘扬,大概人生,就是自己的往事和他人的序章。

少时读《活着》,因为《活着》,喜爱上了余华先生,大概那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可我始终认为,其最根本的原因是余华先生的真诚,敢于将真实摆在眼前,一如鲁迅先生所言:真正的勇士,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活着》是一本只有厄运,没有恶行;只有美德,没有英雄”的小说。福贵家人在面对种种厄运和时代变迁时,从来都是被动承受的。他没有信仰,也没有追求,只有作为生物最低限度的欲望—活着。

《文城》里什么都有,充满残酷的命运,也有真正的恶人。书里也有英雄。明明认怂可以活下去的,选择了反抗,面对命运时的主动抗争,使他们成为了英雄。多了一腔热血,多了一股劲儿。余华笔下,那个时代的残暴和动荡是我万万想象不出来的,血腥到我连将那些画面展现在这里的勇气都没有。林祥福在遗书中将“叶落该归根,人故当还乡”写了又划掉,所幸最终也在死后踏上了归家的旅程,林祥福,大概也想家了。

摘抄:

1、他的样子很像是一头笨拙的白熊,在冰天雪地里踟蹰前行;

2、他的嘴唇因为干裂像是翻起的土豆皮,而他伸出的手冻裂以后布满了一条一条暗红的条纹;

3、他有着柳条般的谦卑和田地般的沉默寡言;

4、她的脸上因此露出一丝安宁的微笑似乎艰辛的一生终得酬谢;

5、他像十四年前的母亲一样,在门槛上坐下来坐到黄昏来临,他看着门口出发的小路曲折向前,进入远处的大路,大路在空旷和飘扬着炊烟的土地上继续前行,一直伸向天边燃烧的晚霞;

6、小美的康复突如其来,如同她突如其来的病倒;

7、你也就是去一天,又不是一年半载;

8、这是二月最后一个夜晚,月光从窗口照射进来,洒在炕前的地上,从窗口进来的还有丝丝微风带来残雪湿润的气息;

9、这样的想法就像每天的日出和日落,来了又去,去了又来;

10、如果你再次不辞而别,我一定会去找你。我会抱着孩子去找你,就是走遍天涯海角,也要找到你;

11、陈永良见到的不是一个从灾难里走来的人,在霞光里走来的是一个欢欣的父亲;

12、他沿途打听,还是没有人知道文城,文城在林祥福心中虚无缥缈起来;

13、雪冻的溪镇,每一天的黎明从灰白的天空里展开,每一天的黄昏又在灰白的天空里收缩来到的黑夜没有星空,也没有月光,溪镇陷入在深渊般的漆黑之中;

14、死去的林祥福仍然站立,浑身捆绑,仿佛山崖的神态,尖刀还插在左耳根那里,他的头微微偏向左侧,他微张着嘴巴眯缝着眼睛,像是在微笑;

15、一杯水,你渴的时候,它贵如黄金,不渴的时候,觉得寡然无味。一个人,你想爱的时候,不离不弃,不爱的时候,却避之不及。世间万物没有对错,对错都在你的一念之间;

16、这里曾经是万亩荡最为富庶的村庄,曾经的万亩荡棉布、牲畜、蚕丝和谷物的交易之所,曾经房屋连片,还有戏台和凉亭,如今尸横遍野,满目断墙残垣,处处灰烬废墟;

17、林祥福的童年是在田大的肩膀上度过的,田大驮着他一次次走遍村庄和田野,现在他和田大平躺在一起,踏上了落叶归根之路;

18、道路旁边曾经富裕的村庄如今萧条凋敝,田地里没有劳作的人,远远看见的是一些老弱的身影;曾经是稻谷、棉花、油菜花茂盛生长的田地,如今杂草丛生;曾经是清澈见底的河水如今浑浊之后散出阵阵腥臭;

19、哭泣是因为希望尚存,绝望反而让她平静;

20、伤口总会痊愈,伤心也会过去;

21、小美泪流而出,这两行眼泪是她身上最后的热量;

22、忧伤在她心里溪水般潺潺流动了,似乎有了轻微声响,那是她内心深处的哭声。这婴儿衣服和鞋帽与其说是给女儿缝制的,不如说是给她自已缝制的,她是把思念聚集到手指上,聚集到一针一线里,她缝制时根本没有去想女儿是否会穿上它们。

23、他们停下棺材板车,停在小美和阿强的墓碑旁边。纪小美的名字在墓碑右侧,林祥福躺在棺材左侧两人左右相隔,咫尺之间。

人生,就是自己的往事和他人的序章

我们总是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语言的作家那里,读到自己的感受,甚至是自己的生活。假如文学中真的存在某些神秘的力量,我想可能就是这些。

——余华

余华先生的《文城》在文学界的评价颇有争议,不过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仍觉《文城》值得一读,关于一个人和他一生的寻找以及一群人和一个汹涌的年代,关于那个时代的真实。

总有一个地方叫“文城”,即使双脚无法到达,“文城”依旧,长存心中。

谨以此文,记《文城》

.03.15

文字

呓语

编辑

呓语

此文观点仅个人拙见

END

简介:01年在校大学生,喜欢文字

我在人间拾星碎,做成花束送给你

感谢你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