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品,抄袭必究~
图源网络,侵权立删!
民国烟云,时代临界,不乏缠绵悱恻的传奇爱情;最近重读钱钟书与杨绛的故事,愈加被他们涓涓细流的温和相守感动。一个是名满天下的儒雅才子,一个是知书达理的南国佳人;漫长60余载的相知相守,任凭生离死别也无法拆开。
但即便如此,两人的感情也在当时饱受质疑;而《围城》的创作过程中,杨绛为家庭的牺牲和奉献,也让人看到了婚姻的真正面目。
年,沦为敌占区的上海仿若孤岛!
战争的巨大压力,让这座城市的生活更加艰辛;但就是这种朝不保夕的战乱时代,中国人的乐观精神,却让“话剧”在这个荒寂敌占区风靡一时。
定居在上海的钱钟书和杨绛,也因好友李建吾的影响,喜欢上了话剧。
此时上海职业剧团刚开张,一直缺少好剧本;在清华校友戏剧家陈麟瑞与李健吾的鼓励下,辞职在家的杨绛,创作了出四幕剧本《称心如意》。
没想到这部作品一经亮相,就获得了满堂彩。
从此,杨绛之名,也正式在上海亮相!
但此时的钱钟书,却处于人生低谷;因为错失在西南联大教书的电报,只得留在上海;妻子那些备受欢迎的话剧,让身为丈夫的骄傲无比,但自尊心的驱使,也让他背负了些莫名焦虑。
百般思量后,钱钟书问杨绛:我想创作一部长篇小说,你支持吗?
丈夫的这番决定,让杨绛欣喜不已;近年来她创作话剧虽是谋生方式,却没想到自己风头日盛,这无疑让性情要强的钱钟书产生压力;所以当钱钟书决定创作一部“反映留学生归国后”的讽刺小说后,善解人意的杨绛立刻表示将全力支持。
战乱时期生活本就艰难,但钱钟书为了拿出更多时间写作,还是减少了在震旦女子文理学院的授课,这也意味着这对夫妻的收入急剧下降。
才情过人的杨绛,为节省开支索性辞退了家里的女佣,自己包揽了所有家务活;洗衣服、劈柴,这样的事情都得自己亲手做;因为最开始找不到窍门,经常被烟火熏得满眼是泪、被菜刀划破手指…
可这份烟火日常的种种艰难,在杨绛看来并无不妥。
她深深仰慕丈夫的才华,每逢提起丈夫,更是满满的崇拜与自豪。她说:自己玩的那点小剧本、小文学,跟丈夫写的小说根本是没法比的。
就是这份深沉而克制的爱,让才华横溢的杨绛,心甘情愿地退居幕后,用柔弱肩膀挑起了生活的全部责任。
年,钱钟书创作两年的《围城》终于画上了句号。
这本展现旧中国中上层知识分子生活的作品,一经出版就轰动文坛,并在社会掀起一股“婚姻围城论”风潮。
作品中很多场景,也是钱钟书和杨绛在婚姻中经历过的;比如“白色衣领被汗水浸透的新郎”,就是钱钟书自己的真实经历。
因为文学作品的素材往往取于现实生活,所以《围城》这部作品出版后,也曾给钱钟书带来络绎不绝的质疑。
因他笔下的人物方鸿渐是留洋的“假博士”,曾经住在上海,跟赵辛楣去内地的“三闾大学”教过书,这些经历恰好与钱钟书的生活轨迹吻合;所以有人便推测,方鸿渐的原型就是钱钟书;特别是在《围城》中,方鸿渐的学历是30美金买到的,所以好事者也开始怀疑:钱钟书的文凭也是假的。
对于种种传闻,身为当事人的钱钟书从未做过理会;却没想到,在“婚姻围城论”愈演愈烈的那段时间,他与杨绛的爱情也遭受外界质疑。
在一次学术分享上,素来不看好钱钟书的一个评论家故作刁难:“外界都说你和杨绛的婚姻很幸福,那你怎么还能写出《围城》颓废的婚姻?”
钱钟书是典型的儒雅才子,性格随和近人;所以他和杨绛携手半生,两人始终没有发生过争吵;但外人拿捏他与杨绛的感情,这是钱钟书无法容忍的。
所以在座满听众的讲厅中,钱钟书忍不住回怼道:“难道吴承恩写出《西游记》,是真的去过西天取经吗?”
这番幽默而不失犀利的回答,让对方几欲辩驳、却哑口无言,最终在人群的哄笑声中匆匆离场。
妻子的种种付出,钱钟书看在眼里,更是记在心里。
所以在《围城》横空出世后,他在序言中写下了这份感激:
“这本书整整写了两年,两年里忧世伤生,屡想中止。由于杨绛女士不断的督促,替我挡了许多事,省出时间来,得以锱铢积累地写完。照例这本书该献给她。”
是啊!有暖手的火,有干净的衣,有人为你黄昏而立,有人问你粥可温…这份全心全意的照顾,才让钱钟书能够心无旁骛地专心写作。
为了支持丈夫,杨绛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生活的所有重担。
有一次,遇到煤厂有煤沫子便宜卖,杨绛买了斤回来;亲自把这些煤沫子掺上煤灰制成煤球,等把这斤做完,整个人累得腰都直不起来。
在入不敷出的生活中,为了节省煤球,杨绛又学着把煤炉堂用泥重新改造;等煤球用完后,就到处捡木头取暖。
她的聪慧和辛苦,所有亲朋好友都看在眼里;钱钟书的婶婶曾经称赞杨绛:“大家闺秀,千金小姐,笔杆摇得,锅铲握得。外面名气那么大,在家什么粗活都干,真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入水能游,出水能跳。宣哥痴人有痴福(钱钟书小名)。”
最贤的妻,最才的女,这是钱钟书对杨绛的评价!
两人从那年清华园的初见钟情,到携手走过66载岁月春秋;这份爱情在早就铭刻在心底,融在骨血,所以杨绛对钱钟书的付出和奉献,自然而然地成为日常的一部分。
但如果以如今眼光来看,生活中的钱钟书似乎不怎么称职,是典型的的“巨婴”。
60岁才学会划火柴的他,在与杨绛的生活中屡屡出错;不过好在杨绛用许许多多的“不要紧”化解了丈夫的羞愧和自责。
“把墨水打翻了弄脏桌布。”——“不要紧,我会洗。”
“把台灯给砸了。”——“不要紧,再去买。”
“把门轴弄坏了。”——“不要紧,我会修。”
……
这些对话的存在,似乎也不断证明着:杨绛和钱钟书的婚姻生活,并非我们想象中的完美;他们的幸福同样被生活鸡毛蒜皮切成了碎片,飘荡在柴米油盐的角落中,一不小心,呈现出爱情的狼狈面。
但这些苦辣日常,却在杨绛的温柔和包容中,变为生活的有趣体验;一句句的“不要紧”,散发着对丈夫的爱,也彰显着她聪慧而澄澈的婚姻态度。
所谓婚姻,大概就是一进一退中,保留的那份愉悦和安稳吧。
所以,即便钱钟书的笔下,婚姻是苦闷压抑的围城;但他和杨绛的婚姻,却是永远不舍得走出的浪漫城堡;回首杨绛与钱钟书结婚后所走过的路,不管是战争,还是浩劫,他们二人从未放下过彼此的手。
这份伉俪之情,今时今日仍是许多人心中的模范。
钱钟书写《围城》的时候,每天晚上都把写好的稿子拿给杨绛看。
这对夫妻的闺房之乐,总是围绕着文学创作。创作过程漫长辛苦,但他们却不觉得。
因为心中所念之人陪在身边,生活的那些难关也没有那么强悍了!
写这部作品时,两人处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动乱年代;但作品内容却没有任何硝烟,而是描写了抗战初期选择回国的留学生们的种种生活,爱情与婚姻亦是钱钟书要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
丈夫的这番创作初衷,杨绛是懂得!
所以她才能写下那句至今犀利且耀眼的经典:“城里的人想冲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事业也罢,婚姻也罢,人生的目的大都如此。”
《围城》出版后,在中国文坛引起剧烈轰动;我想它之所以能够撞击一代代人的心灵,也是因为它真实而淋漓的揭露了恋爱、婚姻、事业和生活上的百般挣扎,那些尔虞我诈、纠葛算计虽读来沉重,却也揭示了现代文明的危机和现代人生的困境。
一座城,两个人,一生的羁绊。
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留恋着不肯快走的,偏是你不留恋的东西。
芸芸众生,总是在世态炎凉中求生存,也总是困顿在填不满的欲望中。
几年前读过《围城》,那时候对恋爱,婚姻,职业,人生种种都是一片懵懂,自然读不懂它的内在,只是莫名讨厌方鸿渐的软弱无能,以及只有空想却碌碌无为的性格。
时隔多年再次翻开,我也成为徘徊在城门口的人,心里酝酿出对未来的期待与不安;曾经无比讨厌的方鸿渐,到了今日,竟也看懂了他的彷徨和苦衷。
也许吧,我们的人生本就是一座围城:无论是生活的得与失,还是人生的进与退,总存在着永恒的困惑和困境。
婚姻也好,职场也罢…如果无法突破城池的围困,那么看清它的真面目后,选择与它握手言和,也是生活的智慧吧!
都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如果你正为生活感到迷茫无助,不妨也在方鸿渐的人生中寻个答案;当我们从旁观者的角度,看待书中人物的种种选择和决定时,人生路上那些浓厚缥缈的迷雾,也就渐渐明朗了!
感兴趣的话,直接点击下方链接;
愿你在这部经典中有所获、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