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围城 >> 围城名言 >> 读经典著作学经济

读经典著作学经济

北京看白癜风那家医院  https://m.39.net/news/a_6185488.html

如何来读懂我们的经济,尤其是从事投资交易如何来破解这个问题?

要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同一层级找答案永远是有缺陷的,容易进入围城绕圈圈。所以必须要升维思考、降维打击。取势、优道、明术,升维的高度便是找到经济发展的大势。

80年代下海经商、90年代做房地产、00年代做互联网,踩对节奏的人赚得盆满钵满,而且相对来说不需要那么苦大仇深的精力投入,成功相对容易得多。这就是所谓的大势。

如何看清当今的大势,或者能够窥见一二,减少一些个人焦虑也好。 的办法是追根溯源,认清自己是泱泱大国的一粒子,跟随国家大势。世界投资首富巴老爷子也把自己的成就归功于美国过去十年的牛市,并且在今年的股东大会上,依然坚定呼吁看多自己的国家。

作为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特色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而诠释这一特色 的是毛泽东思想,因此阅读《毛泽东选集》成为了我们一个正确且有必要的选择。

今天咱们缩小阅读范围,仅仅就毛选里关于经济的内容挑几个角度谈谈读后感。

在毛选里所有的文章中,直接以经济二字为题的文章共有五篇,分别是 卷中的《必须注意经济工作(一九三三年八月十二日)》和《我们的经济政策(一九三四年一月)》、第三卷中的《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一九四二年十二月)》和《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一九四五年一月十日)》、第五卷中的《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一九五○年六月六日)》。

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毛选里这几篇文章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了通俗的理解,符合实际的实践。

《必须注意经济工作》是毛泽东在一九三三年八月十二日至十五日召开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南部十七县经济建设大会上所作的报告的一部分,《我们的经济政策》是毛泽东在一九三四年一月二十二日至二月一日在江西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的一部分。前者在第五次反围剿即将爆发前的一个月,后者在第五次反围剿期间。

在这个敌强我弱的战争阶段,很多红军对于经济建设是不认可的,他们认为革命战争太忙而没有闲工夫投入经济工作。“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对于战争的人而言都是懂的,国民党对红军实行了经济封锁,而很多红军根本没有长远的眼光,认为要等战争结束后有了和平安静的环境才行进行经济建设。这就是人性,道理都懂,但是在面对战争的主要矛盾时,便只能看眼前而不能长远,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而且那个时候进行经济建设的难度可不小,各项条件都不具备。一方面各地政府的国民经济部的组织还不健全,有些地方连部长都找不到,或者也只能拿工作能力较差的人去凑数。另一方面经济建设当时主要是农业和手工业,农业种植需要符合自然规律,从劳动到收成是一个慢过程,手工业当时比较落后,产能有限,而且面对敌军的封锁,运输和调配极不方便。

面对这样的客观事实,一方面要思想统一,另一方面要平衡战争与经济建设的人员调配和资源分配问题,难度可想而知。毛泽东首先明确革命是当前的中心任务,经济建设事业是围着它的,是围绕着它的,是服从于它的,同时指出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忽视革命战争是错误的。其次提醒在国内战争中企图和平进行的,为将来所应有而现在所不应有的,为将来所应有而现在所不应有的,为将来的环境所许可而现在环境不许可的经济建设工作,只是一种瞎想。并且就此提出了正确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

二、实事求是

在《必须注意经济工作》和《我们的经济政策》当中,毛泽东依据当时根据地的实际情况,采取了如下措施:

1、确定国民经济由国营事业、合作社事业和私人事业三方面组成,国营事业只限于可能的和必要的一部分,认清私人经济占 优势的事实,所以提倡和奖励私人经济的发展,合作社事业包含消费合作社、粮食合作社、生产合作社和信用合作社,鼓励合作社经济和国营经济配合发展,经过长期发展以后逐渐优于私人经济并取得领导地位;

2、依靠群众的力量来解决经济建设的资金问题,发行了三百万元的经济建设公债,一百万供给红军作战费,两百万借给合作社、粮食调剂局、对外贸易做本钱,其中又以小部分用于发展生产、大部分发展出入口贸易,把革命战争和经济建设的物质基础坚实地建立起来,这在当时是 和可能的方法;

3、建立劳动互助社和耕田队,在个体经济的基础上,为调剂劳动力以便进行生产。这种组织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大家自愿结合,互相帮助做工,结算时,工数对除,少做的按工算钱给多做的。此外,劳动互助社还优待红军家属,帮助孤老,帮红军家属做工是尽义务、帮孤老做工只吃饭不收钱,得到了群众的热烈拥护。

《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是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会议上所作的报告的 章,当时日本侵略军的野蛮进攻和国民党的包围封锁,根据地的财政发生了极大困难。毛泽东指出党必须领导人民发展农业生产和其他生产事业,并号召根据地的机关、学校、部队尽可能地实行自给自足,克服财政和经济的困难。具体措施有:

1、著作了《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一书、《开展根据地的减租、生产和拥政爱民运动》和《组织起来》二文,批判离开发展经济而单纯在财政收支问题上打主意的错误思想以及只注重向人民要东西的错误作风,提出了党的“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正确方针;

2、在公家极为困难的额时候,人民可以多负担一点,拒绝假“仁政”,确保带领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取之于民的同时,使人民的经济有所增长,有所补充,对人民的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盐业和商业,采取帮助其发展的发展的适当步骤和办法,使得人民所得大于所失;

3、在公私关系上,公私兼顾、军民兼顾,实事求是地发展公营和民营的经济,注意赋税的限度,使负担虽重而民不伤,一旦有了方法,则减轻人民的负担,借以休养民力;

4、实行精兵简政,达到精简、统一、效能、节约和反对官僚主义的五项目的。精简之后,减少了消费性的支出,增加了生产的收入,不但直接给予财政以好影响,且可以减轻人民的负担,影响人民的经济。

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是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在此文当中,令我感受最深的主题是我们的思想要适合于目前我们所处的环境。文中指出:“我们目前的环境是农村,这一点好像并没有问题,其实不然。我们有很多同志,虽然天天处在农村当中,甚至自以为了解农村,但是他们并没有了解农村,至少是了解得不深刻。他们不从建立在个体经济基础上的、被敌人分割的、因为又是游击战争的农村环境这一点出发,他们就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党务问题上,工人运动、农民运动、青年运动、妇女运动等问题上,常常处理得不适当,或不大适当。他们带着城市观点去处理农村,主观地做出许多不适当的计划,强制施行,常常碰了壁。”

毛泽东进一步指出,该阶段要全部学会在农村中学习经济工作,将来战争胜利了,则要学习新的城市经济工作。

《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是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书面报告。在这篇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毛泽东在中国经济工作方面高瞻远瞩,具备国际视野的大高度。文中有一段话:“我们现在在经济战线上已经取得一批胜利,例如财政收支接近平衡,通货停止膨胀和物价趋向稳定等等,表现了财政经济情况的开始好转,但这还不是根本的好转。要想获得财政经济情况的根本好转,需要三个条件,即土地改革的完成,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并且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读完这一段,钦佩之情油然而生,心里默默对自己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根据以上三个主题,结合我们的现实做个总结:

首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当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我们发现现在国家提倡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中国梦,越来越注重国民精神文明建设,正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现代化实践;

其次,在今年的国家经济发展方针上,国家重视当前面对的困难和金融周期下行的事实,在今年的两会中并没有明确提出今年的GDP必须相比年翻番的目标,这正是实事求是的表现;

,今年的现实世界堪称魔幻现实主义,对我们来说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很多方向和经济问题容易看不清,不过相比上文毛选里介绍的困难,这些都是可以克服的,需要的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一生读毛选,鼎立天地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1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