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喝了几十年茶,还不懂茶数数近些年来茶界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围城》里,方鸿渐初遇唐晓芙的时候,苏文纨介绍说,这是我的同学。

唐晓芙于是调侃方鸿渐,说,原来是同学老前辈。

方鸿渐大大不开心,非常介意这个称呼。

他一边孔雀开屏似地卖弄学识,一边解释说,我是你表姐的同学,这原本就比你老了,再加上老前辈三个字,岂不是把我比成了老头子?

唐晓芙被他逗得哈哈大笑,从此对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国人喜欢尊老爱幼,遇上比自己年纪大的,尊称作前辈,很正常。

毕竟人家年纪摆在那里,资历,人生经验都比你足,比你丰富,怎么当不起一声前辈?

所以,唐晓芙初识方鸿渐的时候,便半是调侃,半是认真的称呼方鸿渐为“前辈”。

谁知道方鸿渐并不想当她的前辈,他喜欢上了这个摩登世界里罕见的清纯女子,打算娶她回家。

这才十分介意老前辈这个称谓。

但除开方鸿渐这个怪人,日常生活中,我们邂逅的许多人,是特别喜欢当别人的老师、前辈的。

年纪大点的,要尊称其“某老”,“某老师”,如果不叫,转头就说你不懂礼貌。

心眼小的,能在心里记你一辈子,有机会就做一双小鞋子给你穿。

在我们茶圈里,更是唯老是尊,人人都爱显“老”。

随随便便便来一个人,就自称老茶客,老前辈,老师,老饕。

动不动就吹胡子瞪眼,我喝了几十年茶,云云....

实在是,令人人点遇“老”就怕,只想,闻“老”而遁。

某老: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饭都多!

李麻花:没事吃那么多盐干嘛?不嫌齁?

倚老卖老经典案例一:

“我喝了几十年茶,还不懂茶?”

多少年来,茶界倚老卖老的经典句子就是:

我喝了几十年茶,我还不懂茶?

这十二个字,道尽了倚老卖老者的人生信条——做什么事,不管做得怎么样,只要年份够长,就可以睥睨天下。

给他喝一泡岩茶,正岩的,快出汤泡法,喝一水就说,你这茶不好,太淡了。

正要解释第一水里的汤水稠度与滑度,绝非外山茶可比,他一挥手,别说了,我喝了几十年茶,难道还不懂茶?

瞬间就尬住了。

气氛凝固起来,大家都不知道该如何往下接这个话头,连惯常打圆场的村姑陈,也只能端肃着坐着,眼观鼻,鼻观心,看着自己的茶杯,不说话。

这种倚老卖老的茶,委实不好接,也不愿意接。

不好接,是在于,明知道这话的逻辑是有问题的,但想反驳,又不知道从何反驳起。

不愿意接,则是对于这种狂妄自大的人,失去了辨论的兴趣。

不值得拯救。

只想让他,就这样,一直错下去。

“我喝了几十年茶,难道还不会喝茶”,这个逻辑的错误在于,把从事某种行为的时间长度,等同于经验值的增加。

其实,时间长度与经验值,并没有强制性的必然关联。

把这个逻辑推演到日常生活中,大家就会发现它的逻辑错误有多么明显:

我穿了几十年衣服,难道我还不懂缝纫?

我吃了几十年的中药,难道我还不懂中医?

我用了几十年的煤气灶,难道我还不懂煤气管道?

我走了几十年的马路,难道我还不懂修路?

我用了几十年的电灯,难道我还不懂电工?

想象着一个用了几十电的人,倚老卖老爬上电线杆去修线路的画面,有点不寒而粟。

几十年的经验值,确实可以支撑一个人在某行业某领域傲视群雄。但前提是,这个人确实把几十年的时光中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某行业某领域的研究上。

如果这几十年的光阴,对这个行业这个领域仅限于浅表层的了解,并没有深入去研究,并没有重点去深挖,那这几十年,也仅只是几十年而已,并不会对经验值,构成任何积累。

虚度了几十年,一事无成的,这世界上不多么?

SO,如果并没有把几十年光阴大量地花在研究茶叶,钻研茶叶这件事情上,请不要再妄自自称“喝了几十年茶了”——喝了几十年还这般的门外汉,说出去羞也羞死了。

做人还是谦逊点好。

过于狂妄,岂知不会遇上一位如李麻花这样不兴尊老爱幼的后生,把前辈怼个面上无光呢?

倚老卖老经典案例二:

老茶客,口味重

店里来了个老茶客。

照例称了8克岩茶,泡给他喝。

他说,太淡。

咦,还没喝就说淡?这是能预测未知,提前知道茶汤的浓与淡?

原来他是看到我们称茶的秤,上面标注着茶叶的克重,一看数字是8,他就瞧不上了。

“我是老茶客,至少11克才够味道。”

洋洋得意的样子,一副老行家的作派。

然后我有点想笑,但没笑出来。

慢慢跟老茶客了聊天,他表示,喝茶,太淡了没味道,称多一点,味道重一点,才够劲。

于是真的称了11克泡给他喝)毫升的盖碗,11克岩茶,按他的要求坐杯30秒。

倒出来的茶汤红艳艳的,他点评说,这汤色不如他自己家里的大红袍汤色深,偏浅。

我但笑不语,端起茶杯示意他喝一口。

入口他就吓到了,差点吐出来。问,怎么这么苦。这茶不好吧。

这位老茶客家里的茶,投11克,闷30秒,是正正好的味道;而村姑陈的岩茶,投11克闷30秒,是苦涩的。

当然不是我的茶不好。

我跟他说,是投茶量加大的问题。茶汤浓度加深了,所以你喝起来感觉过浓,感觉苦涩。

然后重新取了一个盖碗出来,重新称了8克岩茶,按他的要求坐杯,但不是30秒,而是10秒,再出汤给他喝。

这一次,他面对茶汤时,仍旧流露出惊讶的表情,却不再拒喝,而是一口干掉。

怎么样,好喝吗?

他激动地赞叹,太好喝了,够劲。

我告诉他,看,只要是好茶,8克足矣,8克也可以让老茶客解去茶瘾,并非一定要11克。

不好的茶,才需要重量来凑。

老茶客带走了3斤他喝的这款茶。

因为他算了一笔账,一次8克,克一斤的岩茶能喝62.5次。而他从前喝的那些茶,一次11克,克一斤只能喝45.45次,整整少喝了17次,如果一天喝一次的话,就是少喝了17天。

亏大了。

遂,不再讲究老茶客口味重,要喝11克才够劲了。

连喝11克这种往事,他都不愿意再提——那些喝劣质茶的过去,提起来不是给“老茶客”这个头衔蒙羞么?

就其实,在大堆的人面前卖老,真的心没必要。

在大堆人面前显摆自己跟某某大师很熟,也真心没必要。

人的眼睛都不是白长的,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如果真这么厉害,怎么江湖上没有您的名号呢?

细究起来,您还不如一个村姑有名,不是么?

所以,还是放平常心,用平常的态度,喝茶,品茶,交朋友。

这方是正道。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9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