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治白癜风能治好吗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婚姻就像是一座围城,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可问题若真的仅仅只是进进出出这么简单那就好了,现实的尴尬往往在于想进去的人进不去,想出来的人又泥足深陷出不来。进不去的原因是我们对婚姻的期待太多,如对方的人品、性格、经济情况和相貌等这些常规易匹配的,还有对方价值观、生活追求、学识修养等这些难以匹配的。诸如此类不一而足。我们对婚姻的另一半有了太多的期待,这就使得这些期待很难在一个人身上全部体现,自然,婚姻匹配对象出现的其概率大大降低。因此,那些进入婚姻当中的人客观上大多是属于在瘸子里面拔将军的结果。说句不好听的,是屈从于现实的取舍之结果。不情不愿的结果必然是吵吵闹闹和骂骂咧咧。婚姻的开端就埋下了不好的种子,婚姻的延续过程其实就是这粒种子不断发芽的过程。因此与婚姻相伴随的就是争吵、赌气、冷战直至出轨……那现在问题来了,为什么从婚姻的牢笼里走出来就那么地难呢?常见的深陷婚姻牢笼里,欲挣脱而不得的人,他们有如下理由:1、不甘心;2、怕伤害孩子;3、很纠结很迷茫,不知该怎么办。首先申明一点,处于婚姻泥淖之中的人情绪状态都不太好,这当然很正常,人之常情嘛。但是理解归理解,我们终归是要去解决问题的。因此,对上述理由进行细致地分析和反思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一、不甘心我们先看看那些因为不甘心而一直困在婚姻牢笼里的人。有一个来访者的案例能很好地诠释这一点。来访者本人是一位面容姣好的女性,自然不乏众多的追求者。不过她拒绝了绝大多数优秀的追求者转而和一位在经济条件不太好且其貌不扬的男性共同走进了婚姻。可想而知,在这段婚姻中她本人是很有信心和优越感的,然而就在婚后两年,男人出轨了。来访者得知这一消息时,极其地愤怒并且觉得不可思议。离婚并不是她的第一选择,主要因为她不甘心,凭什么是自己受这份委屈,被这样地侮辱……这种不甘心显然会让她越陷越深。事实上,作为第三方,我们能够清晰地知道,她的不甘心主要是她的“认知失调”所导致的。即,原本以为丈夫对她应该是忠贞不二,但事实上丈夫却出轨了,也就是她的内在想象和外在现实起了严重冲突。优越感是她的底色,她难以否定自己,因此她把这种问题归到了她丈夫的身上——不识好歹。问题既然在丈夫身上,那么自己就不应该受委屈,所以她用自己的不甘心和愤怒来表达对这份委屈的拒绝。是她自己把自己给困住了。其实还有一种“不甘心”更为普遍,常见于共同奋斗起家或其中一方为家庭做出巨大付出的夫妻,他们其中一方在事后出轨。这里面主要涉及的是,当事人对这段婚姻投入太多,而抽不开身。这在心理学上称之为“损失厌恶”。以上,我们所描述的“不甘心”,一个是出于“认知失调”,一个是出于“损失厌恶”。现实当中,往往是二者兼有。毕竟,谁都会对婚姻有所期待,有所付出和投入(往往这种投入还很大,出于损失厌恶的心理,投入越大,其实就越难割舍),而我们对于婚姻的投入和付出往往也是基于我们对于婚姻的内在想象和认知(我们内在想象的认知与现实之间冲突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是常态,尤其对于婚姻感情这块,我们的很多想象往往不切实际,这是认知失调的根源)才进行的。二、怕伤害孩子这一点被很多深陷婚姻泥淖当中的人反复提及,以至于我甚至都会觉得这是个谎言,是个借口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总是要给自己的行为找一个合理的理由。“为了孩子”这个理由,伟大光荣正确,不证自明,不容置疑。显然具备一个好理由的全部特质。当然,我这算是诛心。不过有一点我也不得不承认,无论这个理由是真是假,一旦成为了人们心中的信条,那么它就必然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而我们的行为又会反过来强化我们自身的信念——“为了孩子”。此外,有一点我也需要说明,那些深陷婚姻泥淖当中的人,情绪消极感情低落,孩子的天真无邪是他们最大的慰藉了。因而孩子成了他们视野当中能看见的唯一稻草,这更强化了他们“为了孩子”这一信念。佛说,你我今生受苦,是为了来生能够享福;上帝说,活着受苦是为了死后可以上天堂。信与不信的区别就在于,信的人可以更好地忍受痛苦。因此知道了自己为什么而受苦受委屈(困在婚姻的牢笼里)——“为了孩子”,那么也就可以安然地忍受一切痛苦和委屈了。从这个角度来看,到底是他们真的“为了孩子”,还是孩子给了他们精神寄托,这还真得两说。在此,我有必要澄清一点的是,“为了孩子好”与“孩子真的好”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属于个人的主观愿望,后者属于客观事实。而在愿望和事实之间还存在着一个演变的鸿沟。顺便说一句,这个鸿沟就是导致出现“认知失调”的客观原因。因为愿望往往天马行空,而客观事实却严格地遵循演化的规律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说的再直白一些,就是你为了孩子好,孩子他未必好。因为夫妻之间隔阂很深的话,那么这种勉勉强强所维系的家庭氛围反而更加不利于孩子的成长。需要纠正的是,“离异家庭”是一个被灌入了非常负面信息的词汇。而我们对离异家庭的惯常认知,将会把离异的爸爸、妈妈们牢牢困住。这种恶劣的认知还会延续到孩子身上,直接定义了孩子。观念一旦定型,它就像恶魔一样笼罩在活人的脑袋上,左右着活人的诸多行为。事实上,永远没有完美的家庭、完美的父母。不完美才是生活的底色。若是被一系列完美的想象所控制了,反而会使我们缺乏主动改善的愿望和动力,那就真的得不偿失了。无论是离异、单亲还是健全的家庭,它们都有着各自的问题需要处理。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看待我们目前所处的局面以及我们该如何做出合理的选择和行动来改善。是的,后续的行动才是我们要考虑和值得考虑的,而不是一味地主观想象——“为了孩子好”。三、很纠结很迷茫,不知该怎么办“很纠结,很迷茫”,这一点在那些被婚姻困住的人身上尤为普遍。毕竟深陷感情的漩涡,终究是难以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这类来访者数量最多,并且有着相似的感受。想要改善自己的处境,但不知如何下手;想要和另一半处好关系,但是面对对方的瑕疵,自己又总是心存芥蒂。于是就这样一直干耗着……其实当我们深入当事人的处境,或许就能发现其中的门道。总结起来就是三句话:对过去恋恋不忘,难以割舍;对婚姻现状既耿耿于怀又怀有期待,但缺乏建设性地行动;对未来婚姻关系能否存续没有信心,缺乏必要的安全感。当事人自己处于夹缝之中,这种感觉确实相当地难受,左右为难无从选择。不过不选择本身其实就是一种选择。即,拖、耗。这样做不是不可以,但是如果不是自己有意识地拖和耗的话,那么后续的情况的发展将不会受我们的控制。这会使原本被动的我们更加地被动。总结一下,我们从三个常见的困住我们的理由剖析了那些被婚姻困住的人以及他们相应的内在心理。这仅仅只是给我们提供了分析自身处境的框架,主要在于帮助我们认清自己的处境,但其本身并不解决任何问题。那怎么才能从一团乱麻当中,快刀斩断,及时止损抽身出来呢?我想细心的你就会发现,上面让我们深陷婚姻牢笼的本质是我们不清楚婚姻中对于我们最重要的是什么,也就是没有一个衡量评判以及取舍的标准,什么都想要,最终的结果是什么都得不到(即使是为了孩子,那也不过是用想象来代替现实,而孩子不过是他/她所抓住的稻草罢了)。而这一点涉及到一个更为本质的问题,即回归初心,弄清楚婚姻之于我们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进而在这一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判断和取舍。如此,上述问题或许就不再是问题了。冥想时刻:现象层面的过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9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