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有一种婚姻围城叫杨绛和钱钟书

中科助力健康中国 http://hunan.ifeng.com/a/20180514/6574807_0.shtml

婚姻就像一座围城,围城外的人想进来,围城里的人想出去。相信大多数人对这句话是耳熟能详的,它是“文化昆仑”钱锺书先生的代表作小说《围城》里的经典句子。而现实中钱钟书先生与杨绛先生,情比金坚,生离死别都无法拆散和摧毁他们的爱情;一生谨守不折腾,不做作,不张扬的生活原则,这一生的相守,如同涓涓细流,缓缓流入时光里。两位先生一个是清华才子,一个是南国才女,不离不弃相守一生,用这个世间最简朴、真挚的感情共同构建了一座充满幸福的围城,一座两人永远都不想出去的围城。

杨绛先生

杨绛先生是一位让人十分敬重的文学大家,剧本、小说、散文、翻译、涉猎众多,且无一不做到让人读来手不释卷,先生虽然作品数量并未等身,小说、论文、译作和散文集都不是很多,但其在专业度上贡献绝非一般。先生的文字里透着浓厚的生活哲学,现实中先生积极阳光、包容的生活态度感染、影响了几代人,这不仅仅简简单单说一句喜欢或者敬重就能说明先生所取得的成就。杨绛先生的通过简朴平实的文字透出的感染力读来很是让人动容。在《干校六记》中写到“下放人员整队而出;红旗开处,俞平老和俞师母领队当先的时候,学生都笑了。但瞬间就有某种苦涩袭来,大家顷刻又寂静下来。情绪的这一转换,应该是学生体味到了杨绛接着写的感触:眼见俞平伯先生已是“年逾七旬的老人了,还像学龄儿童那样排着队伍,远赴干校上学“看着心中不忍”。就是这样简单、朴素平实、略带一些戏谑的文字,让人读时能感觉到生活的不易和先生的阳光胸怀及坚韧中平淡的生活态度。

钱锺书先生更是一位在中国史学、哲学、文学等领域有深入研究的文化巨擘,先生也对西方新旧文学、哲学、心理学等颇有研究,他的《谈艺录》、《管锥篇》和《宋诗选注》等许多著作在国内外学术界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先生的小说幽默、内容涉猎广博,创作风格全部采用第三人称的叙写方式,似乎完全超脱于局外,叙事、议论,都以第三人称角度冷静泰然处之,深恶痛绝的调侃、揶揄文中的恶人恶事;细致入微的剖析、批评故事中的善良之举,能总揽全局而居高临下,俯瞰芸芸众生的感觉,有一种超然之气。先生的知识储备可谓惊人,散文旁征博引,涉笔成趣,谐谑天生,充满隽思妙语,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格局。如《写在人生边上》中的作品大多睿奇酒脱,具有一种智慧的幽默风格;文字往往侃侃而谈,文风如行云流水,奇思妙想和真知灼见相辅相成,俯拾皆是,生活的哲理和人情世态交融为一体,读来既感洞达世情又能切中时弊,且细致详尽,文采灿然。被比较文学之父吴宓称赞为:当今学术界,人中之龙,老一辈是陈寅恪,年轻一辈就是钱锺书。

《有一种爱情叫杨绛和钱钟书》

对爱情来说,物质的门当户对不重要,灵魂的门当户对才是关键。一对男女只有灵魂上门当户对,才能既有乍见之欢,又有久处不厌。畅销书作家朱云乔在《有一种爱情叫杨绛和钱钟书》中就温婉细致的描绘两位灵魂伴侣的逸闻趣事,读来温暖感人、情真意切,让人不由得倾慕,本书以钱钟书和杨绛两位先生的相遇、相知、相守、相忆为主线,贯穿两人一生的创作与生活经历,重现一曲温情的岁月留声。他们拥有契合的灵魂,温暖的坚守,纵使中途有生离死别,最后团圆于天堂,却依然延续着那份珠联璧合的甜美爱情。朱云乔曾著有《一别,如果永不相见:张爱玲传》《撒哈拉的眼泪:三毛传》《情暖三生:梁思成与林徽因的爱情往事》等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82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