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年,赵匡胤率军乘皮船攻打寿春,敌军用强弩射击,难以抵挡。危急之时,牙将张琼猛扑过去用身体挡箭。利箭射入大腿骨头,军医拔不出来。结果这位猛人取箭方法比关羽还强悍,吓晕旁人。
后周柴荣率大军进攻南唐,想一举统一天下。可在攻打寿州时遇到了强烈阻挡,久攻不下。柴荣率领精锐部队围城,另外还征调了十万民夫日夜不停地搬运材料,参与攻城。
殿前都指挥使赵匡胤则率军乘皮船,从水路进攻寿春。想要攻克周边城池,让寿州成为孤城。不料寿春守军早有防备,准备了强力的连射弓弩。
这弓弩可不是一般骑兵配备的常用弓弩,而是大型守城器械。固定在城墙上难以移动,威力强悍。具体有多大,宋史记载,“太祖皇帝乘皮船入寿春壕中,城上发连弩射之,矢大如屋椽。”
矢大如屋椽,何为屋椽,就是古代房子中间支撑着整个房顶的长木棍。虽有夸张的成分,但也可见这弩箭有多大。而如此大的弩箭射出,威力自然极强。
赵匡胤的皮船无法阻挡,中者被射穿。此时连弩密集的射来,而又在水中无处躲避,形势极为危急。赵匡胤临危不乱,指挥军士继续前进。只要冲到城下,便能攻克敌军。
可此时弩箭密集射来,根本无法阻挡。赵匡胤常年行军打仗,自有一身武艺本领。可面对密集的强弩也无力躲避,正在危急之时。眼看将要丧命。
他身边的牙将张琼竟然猛扑到赵匡胤身前,以自己血肉之躯为盾,抵挡弩箭。张琼不是一般人,堪称赵匡胤麾下一员猛将。
周显德年间,赵匡胤攻打十八里滩砦,被敌军战舰包围。敌军有一人身披铠甲手持盾牌,在鼓声中大喊着向前进攻。勇猛无比,军中众将没有一人敢上前抵挡。
此时赵匡胤大喊一声,“张琼射他。”张琼疾步而出,张弓搭箭。弓满弦,利箭呼啸而出。那人应声倒地,敌军大惊,慌忙退去。此一员虎将被赵匡胤带在身边,而张琼也一直保护着他的安危。
此时赵匡胤遇到危险,张琼再次挺身而出。站在其身前,挥刀抵挡。奈何强弩力量太大,射得又急。张琼也无力挡下,一箭射中其大腿。强劲的力道,使其当场昏死过去。
而得益于张琼的抵挡,赵匡胤率军得以安全攻到城下。张琼清醒过来后,军医诊治。发现箭矢已射进大腿骨,牢固地拔不出来。可箭留在腿上必死无疑,当时还没有截肢的技术。
于是这位猛人再次展现了他强悍的一面,凶狠得不似人。命人取来一大坛烈酒,一口饮尽。随即叫人敲碎腿骨取箭,这等英雄豪气,震惊众人。
而这事也不是一般人能干的,史书没有详细记载是谁帮他取得箭。但却记载了取箭的过程,“镞着骨不可出,琼饮酒一大卮,令人破骨出之。流血数升,神色自若。”
真的敲碎了腿骨,然后给箭取出来了。期间流血数升,其场面吓晕旁人。而张琼没有晕过去,甚至没有恐惧和叫喊,而是神色自若。
好像敲的骨头和流的数升血都不是他的,连赵匡胤在旁边看着都大呼,“壮哉。”其强悍得不似人,关羽当年疗伤也只是刮骨。而他是敲碎骨头,流的血更是数升。
两相比较,其强悍不下于当年关羽。只可惜没有人将张琼写进小说,像《三国演义》一样流传,致使这样一位强悍的猛人被埋没在历史的烟尘中。
张琼一箭能射杀敌军大将,震退敌军,可见其勇猛,战力极强。而他守护的赵匡胤遇到危险时,挺身而出,以自己血肉之躯为盾挡住弩箭,可见其忠义。
取箭时饮酒一坛,敲碎骨头,流血数升而面不改色。可见其英雄豪气,尽显大丈夫本色。如此勇武忠义之人,名不见经传,实乃遗憾。可见历史长河中埋藏了太多忠义英雄,还需我们慢慢挖掘和探索其中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