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袭,向来是创作者的雷区。
一旦有了抄袭的黑历史,便会永远被钉在耻辱柱上。
郭敬明、于正便是如此。
不过,最近一起轰动影坛的抄袭事件,风向却大不同。
大量网友竟然倒向「抄袭者」的一边。
不仅为他说话。
甚至质疑抄袭指控根本就是政治迫害。
怎么回事?
今天,鱼叔就来扒一扒这场抄袭疑云。
风波的焦点,是伊朗导演阿斯哈·法哈蒂。
大家或许不熟悉这个名字。
但论获奖记录、作品评价,他都无疑是世界一流水平。
此次风波之前,法哈蒂一直被视为「伊朗之光」。
与贾樟柯、杨德昌一并被誉为「手术刀导演」。
因为他的电影,始终在尖锐地剖析各种社会问题。
对于亚洲的观众来说,由于社会环境、人情关系相近,代入感更加强烈。
代表作《一次别离》,当年一口气拿下了奥斯卡、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柏林电影节金熊奖三大顶级奖项。
风光一时无两。
豆瓣评分也高达8.8分。
《一次别离》
影片聚焦于意外陷入道德困境的两个家庭。
人与人之间的猜忌和怀疑,精英与普通人之间的阶级矛盾,法律制度的不合理之处,因为一次暴力流产事故而爆发。
到最后,真相反而不是最重要的。
由此牵扯出的种种人伦道德纠缠,如万花筒一般呈现出了伊朗社会的层层顽疾。
主人公被困于人情世故、制度弊病的牢笼之中,作困兽之斗。
这种强大的戏剧张力,早在法哈蒂第一部获奖电影《烟花星期三》当中便已显现。
法哈蒂借此片探讨的是不忠的婚姻。
如滚雪球般越滚越大的谎言,昭示了女性在婚姻这座围城中的痛苦。
年的《美丽城》,进一步揭露了伊朗社会女性的生存困境。
女儿被父亲强行指婚,后因此枉死。
然而,这桩血案居然用钱就能摆平。
女性不仅不能决定自己的人生,就连生命价值也低人一等。
这次背上抄袭指控的,则是新作《一个英雄》。
依然设定了一个左右为难的道德困境。
男主因欠债而入狱,女友偶然捡到了一个装满金币的袋子。
一番纠结后,男主选择物归原主。
拾金不昧的事迹,在媒体的操作下轰动全社会。
但男主撒过的一个小小谎言,埋下了隐患。
最终由于谎言的曝光,男主一夜之间又沦为千夫所指。
透过这段大起大落的荒诞经历,法哈蒂刻画出了社交媒体时代从「造神」到「毁神」的社会心理。
《一个英雄》拿下了戛纳评审团大奖,提名金球奖最佳外语片。
然而,谁也没想到。
这部载誉国际的电影,居然被指控抄袭一名学生的作品。
一夜之间,法哈蒂本人也如同他电影中的人物,陷入了剪不断理还乱的困境。
从「伊朗之光」到「抄袭嫌犯」,法哈蒂的名声反转的确令人震惊。
有国内媒体打出了「认定抄袭」「或将入狱」的标题。
仿佛已经盖棺定论。
但实际上,根据伊朗法律,该案目前还在审理中。
法哈蒂一方否认了抄袭指控。
他本人也将会出庭辩白。
那么,《一个英雄》到底有没有抄袭?
影视作品抄袭的界定,本身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最基本的一点,是需要两部作品存在实质性相似。
以于正的《宫锁连城》抄袭判决为例。
当年,琼瑶指出电视剧多处剧情抄袭《梅花烙》。
主要情节、支线情节,都有多处相似。
甚至细到了三个主角的出身背景、关系发展。
能细数出21处雷同。
于正虽然一开始否认抄袭。
但事实胜于雄辩。
一方面,他确实有机会借鉴到《梅花烙》。
另一方面,这些雷同之处已经不仅是借鉴创意,更是在抄袭表达。
实锤6年后,于正才正式承认抄袭。
除了实质性相似之外,有时还需要考虑到两部作品的「灵感出处」。
而《一个英雄》抄袭的争议点也在于此——
官司双方的作品,本身都是来源于真人真事。
因而,两部作品看上去确实很相似。
从故事背景和人设来说。
原告即法哈蒂的学生,拍摄的《都是赢家都是输家》(AllWinnersAllLosers),是一部纪录片。
讲述了犯人Shokri归还金币的故事。
片中记录了他的窘迫的家庭情况。
还拍出了一些细节,比如他原本是个画家,在监狱也经常给房子粉刷、绘画。
这都和《一个英雄》相同。
为了求证事件真假,原告的拍摄团队还找到了监狱人员、银行工作人员、记者等人核实。
并且翻山越岭去找了金币失主。
而这些在纪录片中出现的人物,也在《一个英雄》中一一出现,并且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不过,两部作品也有许多情节上的不同。
纪录片中,Shokri自述他是在车子旁捡到的钱。
而《一个英雄》当中,则是女友捡到的钱。
这个人物的加入,让两部作品的走向变得不同。
并且,女友也是后续男主英雄人设「翻车」的关键因素。
有关失主的身份,两部作品也给出了不同的处理。
纪录片中,失主完全否认丢过金币的事情。
还说自己没离开过村子,不认识Shokri。
而《一个英雄》中则是模棱两可,并没有给出答案。
此外,两者的核心表达也不相同。
纪录片平实地展现了整个真假参半的英雄事迹。
而《一个英雄》只是以这一事迹为切口。
通过更复杂的人性刻画,去剖析主人公面临的道德困境,和这个造神又毁神的荒唐的社会。
单从作品来看,似乎并没有足够的「抄袭实锤」。
但随着越来越多内情曝出,作品之外的因素开始影响人们的判断。
造成了相当对立撕裂的舆论现象。
一方站队学生,骂法哈蒂是垃圾导师。
表情包速速登场。
因为法哈蒂的学生向《好莱坞报道》爆了许多大料。
她表示,自己从报纸上发现了这个故事之后,在法哈蒂的课堂上提出过。
当时就引起了法哈蒂的兴趣。
后来在法哈蒂的权威逼迫之下,她只得签署了文件,认定这个故事的发掘者是法哈蒂。
但另一方则站法哈蒂,觉得抄袭是欲加之罪。
因为法哈蒂的说法,和学生正相反。
他表示自己本身对这个故事就有一定的了解,让大家在课堂上讨论。
法哈蒂的律师也表示,想法和概念本就不受版权保护。
更别说人物原型的故事曾经被报纸和电视等媒体报道过。
这个「灵感出处」本就属于公共财产。
尽管学生坚持道,这个故事从来没有出现在国家媒体、电视或网络上。
但是法哈蒂律师拿来了十年前刊登过这则新闻事件的报纸,作为证据。
此外,法哈蒂还表示,《一个英雄》的创作灵感不仅来自于新闻报道,还来自于布莱希特的戏剧《伽利略》。
他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