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记者刘一颖戴玉亮蒋兴坤对外开放离不开国际化人才,留学则是形成国际化人才队伍的重要一环。但留学从来不是易事。对个体来说,在充足的资金保障、过硬的外语能力、全面的个人素养基础上,还要加上自己的勤奋、努力,留学之路才能走得顺畅,取得应有的回报。突如其来的疫情,给留学增加了更多不确定因素。已经拿到国外大学录取通知书的人,是不是想要放弃?在家上网课的人,是不是焦躁不安?留学生们是不是后悔当初的选择?从这三位留学生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到留学生的坚守。◎原本要出国的济南姑娘李莎:12小时时差不是问题突如其来的疫情,打断了许多留学生的出国步伐。18岁的济南姑娘李莎,就是其中一位。北京时间10月20日23点20分,李莎走进书房。父母早已熟睡,而她的上课铃即将响起。李莎打开浏览器,输入账号和密码,进入美国戴维森学院Moodle系统,选择个人课表,点击“经济学”课堂,进入Zoom,等候上课。不一会儿,屏幕上方弹出一个个小窗口,27位同学准时“走进”网上课堂。几分钟后,身着彩色衬衫的教授出现在屏幕上。23点35分,上课。李莎戴着耳机,认真盯着屏幕,不时记录下课程重点。21日0点50分,下课。当天,李莎只有一节课。“今天下课比较早,最晚的时候,能到凌晨2点。”李莎说,读高中时也常常熬夜。所以,12个小时的时差对她而言,问题不大。如今,李莎了解学校的方式还是通过网络,与去年此时正处于申请阶段的自己差别不大。不久前,李莎迎来经济学期中考试。在规定期限内,任意选择连续的一个半小时网上答题即可,按照要求,不能翻阅书籍或者寻求帮助。李莎用时1小时12分,答完考卷,分数90.5(满分分)。对这个成绩,她比较满意。◎从国外回家的张绎如:虽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出国,但我必须完成学业“我们先检查一下上节课课文的背诵情况。我说一句,你翻译一句。夫人,请原谅,本餐厅禁止吸烟……”10月22日下午2点,在济南泺源大街某外语培训机构,记者见到正在上法语课的张绎如。教室里,张绎如和一对一教师王丽雅均戴着口罩。张绎如此时本应在美国雪城大学视觉与表演艺术学院攻读硕士学位,但她却在今年5月4日,从芝加哥飞回国内。回到国内后,为尽量维持英语语言环境,张绎如每天上午固定做3个小时英语听力及阅读。每周一、周四下午2点到4点,学习法语。“表演专业常常演唱法文作品,如果法语发音更加地道,演唱起来会更加悦耳。而且,我对法语也很感兴趣。”她如今已学了43课时,能实现法语基本对话。教材《你好!法语》已被张绎如翻得有些破旧,上面满是笔记。每周二、周三和周五下午,则是张绎如的专业训练时间。练声动静大,在家练习会扰民。所以,张绎如到琴行隔音间练习。“虽然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出国,但我必须完成学业。”张绎如说,时机成熟后回去读书。◎仍在英国学习的张博:全英中国学联帮我解决许多生活难题北京时间10月20日16点25分,与记者视频连线的山东姑娘张博刚刚起床,英国德比当地时间是早8点25分。睡眼朦胧的她,身着睡衣,和记者打招呼。21岁的张博,去英国走的是“3+2”项目,在德比大学国际商务金融专业读两年,毕业后可获硕士学位。这是她第一次出国,疫情打乱了她的留学安排。出不出国?她挣扎了很久。“短时间内,疫情不会完全消失。但一直畏缩不前,学业就耽误了。”张博说,等一切危险都过去的人,永远也出不了海。“所以,我决定出国读书。”父母尊重张博的意见。9月30日,张博抵达英国,开启留学生涯。张博很快适应了异国他乡的生活,舍友也十分友好。刚到英国,张博就收到了全英中国学联送来的防疫爱心包。学联帮助她解决了许多生活上的难题,缓解了初到异国的焦虑。受疫情影响,张博每周只有一节线下课,其他都是网课。◎留学建议:今年同时申请更多国家记者到某留学服务机构济南分公司采访时,该公司美国部经理秦忠苹正在为几名学生整理网申材料。据秦忠苹介绍,因为疫情,部分美国高校对国际学生做出特殊安排,推出“GoLocal”“StudyAway”等项目。拿到美国某高校录取通知书的学生,可以到与该校有合作关系的国内学校就读。比如,美国杜兰大学商学院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是合作关系。今年秋季学期,被杜兰大学商学院录取的研究生,可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学习过渡,学费按照赴美读书标准缴纳。有位女生就选择前往北大读书,授课方式是线下与线上结合,其中两门线下课由北大老师教授,两门线上课由杜兰大学老师教授。为应对变化的国外疫情,秦忠苹建议,今年申请美国学校的学生,可加一两个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学校作为备选。对此,大部分家长和学生表示赞同。与美国签单率持续下滑相比,有意前往英国、新加坡等地的学生越来越多。(文中李莎、张绎如、王丽雅为化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6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