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访谈巨风读书是写作的种子

中科白癜风公益活动 http://nb.ifeng.com/a/20190527/7447319_0.shtml

来源:老记说事   我出生于农村,小时候母亲为了哄孩子,经常讲一些神狐鬼怪的故事。上小学时,听人说有一本《聊斋志异》的书专门讲这一类故事,就很想读一读。众所周知,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当时社会上流行小画书,只要看到,我就会想办法借来读。这就是最初喜欢读书的萌芽,小画书是我重要的启蒙读物。

  后来到外地读书,就读的学校图书馆很大,阅览室里有几百种报刊。除了上课,我就是在图书馆和阅览室看书,一年多时间,读完了图书馆中所存的金庸和琼瑶的书,才开始转向阅读世界名著和其他书籍。

  不知不觉中,读书成为生活的一种方式。

  毕业参加工作后,生活、工作压力巨大,但读书的习惯一直保持了下来,并且成为一种重要的减压方式。读书的种类也不断变化,但是文学类、哲学类、管理类是主要的阅读内容。

2

Q

多年读书,有没有明显的阶段变化?读书对写作的促进作用方面有没有体会?

巨风:

  几十年读下来,读书的种类在不断变化,总结起来,我读书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随心而读,喜欢什么读什么;第二个阶段:有选择地读一些社会各界推荐的书;第三个阶段,因为写作需要而读;第四个阶段,在阅读中体验人世悲欢。虽然有了第一和第二个阶段,才会第三个阶段和第四个阶段,但是后两个阶段对人生的影响力更大。

  因为写作需要而读相关种类的书,是人生的第三个阶段,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阶段。

  从事企业新闻宣传工作以后,为了拓宽知识面,使编写的报道更好地契合企业改革发展灵魂,读了大量企业发展史、国企改革发展、企业管理类、企业文化类书籍。

  尤其是企业文化类书籍,读了几十本,有一段时间迷上了德鲁克,不仅读,还写读书笔记,这为后来任职企业新闻中心主任和评上公司历史上第一个教授级高级政工师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大量阅读,为写作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成为职业发展的重要助力。

  对于写作者来说,读书一方面是体会书中的内容,从中汲取精神营养,另一方面是学习观察作者的写作方法。

  从事写作方面的工作,必须与读书相伴,没有读书的写作,是无米之炊,是无源之水。读书是写作的重要灵感来源之一,是丰富语言的重要渠道。

  读书是写作的种子,只有种下一粒又一粒种子,思想才能萌芽,灵感才能开花。每一个读书的日子里,都有灵感沉淀在心里,等着某一时刻的飞舞。

3

Q

阅世长松下,读书秋树根

巨风:

  少年读书,读的是快意恩仇:青年读书,读的是人生哲理;中年读书,读的是人世悲欢。

  读过几十年书后,才知道什么叫做“常读常新”,年轻时候读过的书,三十年后再重读,发现仍然是全新的内容。

  二十多岁时,以读书快为荣;五十岁时,重新拿起完整读过的《西游记》,每一个章节反复读,尤其是有些章节的开篇诗,每一首都反复回味。

  三十岁之前,喜欢和人讨论读书的事情,后来慢慢地不再和人讨论关于读书的感受了。因为我发现周围很多人是不读书的,是那种真的不读,从来不摸书,但是有的人即使从来不读书,为人处事很有章法,能言善道,讲话水平很高。这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和阅人无数的互补作用。虽然他们不读书,他们接触的方方面面各种人群多,从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学到很多知识融合了社会经验,在行过的万里路和阅过的无数人中,形成了有个人特色的智慧。他们虽然不读书,但是他们阅世。

  钱钟书《围城》中有一句诗写得很有意境:阅世长松下,读书秋树根。不高估读书的作用,也不低估读书的价值,喜欢就读,不喜欢读书就多做事,多到社会上历练。

  肉体凡胎,能走的地方总是有限,而阅读就是一场精神旅行,可以更深刻地体验人世悲欢。

  读懂了书的人,宁要痛苦,不要麻木。

个人简介

巨风,女,在某央企从事新闻宣传工作三十年,著有企业新闻宣传工作专著《新闻力》,在各类报刊发表散文、小说多篇。

(本网编辑齐国军整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62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