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军争篇》中写道:“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意思是对于撤退回国的敌军,不要加以阻拦;对于被包围的敌军,要留出逃走的缺口;对于濒临绝境的敌军,更不要过分逼迫。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观点,是因为大多数战争,并不是为了完全摧毁敌国、歼灭敌军,而是以有限的军事行动,达到称霸的目的。这和我们平日里所说的“做人留一线”是一个道理。然而当年的纳粹德国,却完全没有这种意识,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彻底摧毁整座城市。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纳粹德国竟前后投入约72.5万人,并配备大量当年最先进的武器,可谓来势汹汹。所幸,被攻击的城市没有放弃,全国人民紧紧站在一起,共同抵抗敌人,就这样,抗住了整整天,创造了奇迹。这座城市名叫:列宁格勒。时间回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年12月18日,希特勒发布第21号训令,即“巴巴罗萨”计划,准备对苏联发起全面进攻,拿下这块觊觎已久的“肥肉”。而希特勒想要拿下的第一个地方,便是列宁格勒(即今圣彼得堡),多年以来,它一直是俄罗斯帝国的首都,更是十月革命的发源地,在俄国人心中有着极高的地位。年6月22日,德军向列宁格勒发出了第一次进攻,纳粹德国中最负盛名的指挥官之一的曼施泰因,亲率第56装甲军甩开左右两翼,单刀直入,4天内一口气冲了公里,面对有着强大武器的敌人,苏联方节节败退,斯大林震怒。他一边调动军队,一边号召列宁格勒的百姓们都一起行动起来,因为他很清楚,对方根本不是要接管这座城,而是要毁灭这座城,若再不奋起反抗,那么只有死路一条。经过近百万军民的努力,终于修出了3道防御工事。而一批又一批赶来支援的苏军,也有效阻挡了敌人的步伐,纳粹德国的“闪电计划”失败,希特勒收到消息后,自然是非常不满的,于是下令,加大攻势。就这样,由德军第5航空队操控的架飞机,以及芬兰空军操控的架飞机,夜以继日盘旋在列宁格勒的高空,德国空军甚至数次使用鱼雷攻击这座城市,霎时间,尘土飞扬,数以万计百姓的生命,顷刻间被死神带走。与此同时,德军还切断了列宁格勒及其住宅区的对外物质补给线,将整座城市包围起来,并时不时就对列宁格勒发起炮火猛攻,很快,宫殿、建筑化为齑粉,粮食逐渐见底,每天都有军民被饿死。根据资料显示,年11月到年2月,市民们唯一的配给粮食,是每天克“面包”,这面包是由木屑和其他不可食用的混合物组成。最寒冷的那几个月,死亡人数超过10万,那些因饥饿而丧失理智的人,甚至开始吃人……但即使是如此绝望的境地,仍然有人不放弃希望,他们撑过了一天又一天的饥饿,躲过了一次又一次的炮火,他们一定要活下去,他们绝不会向敌人投降!年1月27日,列宁格勒终于被解除围困,那一天,全城的人喜极而泣。在这长达天的围城之难中,苏联万士兵伤亡,列宁格勒多万市民身亡,走进这座城市,满目疮痍,尸横遍野,令人不敢直视。其血腥程度、人员损失,远超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苏联人民,用行动告诉我们,何为坚持。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战争中,列宁格勒战役具有重大的意义,它也是人类战争史中的奇迹!二战,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浩劫,因篇幅有限,笔者无法将更多的事件呈现给大家,所以在此向大家推荐这本《二战全史》,它从全方位、多角度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记录,感兴趣的朋友点击下方链接,即可购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5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