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我看到前半部分的时候,就流泪了。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会面对这样问题,面对衰老,面对死亡,面对病痛,面对与最爱的人分离,我们该如何选择呢?我想杨绛的这本书,可能会带领我们寻找每一个人内心深处最真实的答案。1.在民国那个年代,毋庸置疑,杨绛也是一等一的大才女。杨绛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从小耳濡目染,受到了良好的文化熏陶。但是她这一生并非一帆风顺,其实遭遇了诸多的磨难和波折,她经历过战争和动乱,也亲眼目睹了国家的浩劫。可不管生活多么艰难,条件多么艰苦,她从未忘记过创作。年,她与钱钟书相遇于清华大学的校园,两人心生情愫,后结为连理。年,钱钟书获得了公费留学的资格,杨绛放弃了继续在清华深造的机会,随钱钟书毅然前往英国。在很多人看来,钱钟书的学识要远远大于杨绛,其实杨绛一点也不比钱钟书差。而且,她为他们的家,为自己的女儿,为钱钟书付出了很多很多。钱钟书虽然做学问很厉害,可是在生活上有时候过得很糊涂,都是杨绛在一旁照顾他。后来,他们回国居住在上海,钱钟书写《围城》的时光,也是杨绛替他挡去了生活上的琐事,并激励他,鼓舞他,令他能一心一意进行创作。《围城》出版后,钱钟书曾说:“这本书整整写了两年,两年里忧世伤生,屡想中止。由于杨绛女士不断地督促,替我挡了许多事,省出时间来,得以锱铢积累地写完。照例这本书该献给她。”可以见得钱钟书对杨绛的偏爱和感激。不过,杨绛在事业上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杨绛曾创作过两部剧本,在当时的市场下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当然,她最为瞩目的成就是翻译过诸多的国外名著。48岁时,杨绛为了翻译《堂吉诃德》这本小说,她放弃了英译本或法语本,而重头开始学习西班牙语。此外,她还写过不少的小说,散文等等。她的文字睿智幽默,又带点俏皮,让人读来轻松愉快,趣味无穷。她写《我们仨》这部散文作品时,已经92岁了,她的丈夫,女儿都已经离开了人世。她说,“我们仨,从此失散了!”她又说,“我不能走,我得留下来帮他们打理现场。”这个经历了近一个世纪动荡的老人,在书中写下了自己对丈夫,女儿的思念,对岁月的缅怀,对人生的叹息。2.《我们仨》这本书呢,主要记录的就是杨绛与丈夫钱钟书和女儿钱瑗之间的故事。从她与钱钟书到英国留学,到最后丈夫与女儿的离世,杨绛用她的笔触一一描绘,细心书写他们三个人之间点点滴滴的生活,令人感慨万千。我曾经也以为,像钱钟书那样的大学者,生活或许算不上优渥,但起码是衣食无忧的。读了书才知道,当时他们创作和研究的环境有多么糟糕,但正是因为对祖国,对文学的一番热爱,所以他们从未放弃过。比如,美国珍珠港事变后,杨绛和钱钟书沦陷在上海,日子过得尤为艰难,物价日益上涨,钱钟书在大学教课,又收了几个学生,但手中的钱财还是很紧张。杨绛不得不去小学做代课老师,业余时间还写剧本,她自己说有时候坐着公交车都差一点在路上睡着了。而也正是在这段时间,钱锺书开始创作《围城》,杨绛为了给钱钟书留出足够的创作空间,她承担了家里大部分的家务。可以说,如果没有杨绛的支持,也就没有后来这部经典的作品诞生。再后来,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度过了一段特殊的时期,那时,钱钟书和杨绛夫妇也受到了排挤,原来的公寓没有办法住下去了,无奈之下,他们夫妻两人只好和女儿钱瑗一起搬到北师大宿舍居住。这个阴暗潮湿的房间里只有三张上下铺,其他什么都没有,他们三个人只能相互依靠,相互取暖。到了冬天,北风刮得更冷了,宿舍里经常断电。他们三个人只好裹着棉衣,挤在一起。那时候,钱钟书还患有哮喘,发病的时候,躺也不是,坐也不是,只好在房间里来回踱步走,杨绛就陪着他一整夜一整夜地醒着。其实,那些日子回想起来,都挺难过的。但是你在杨绛的文字里,看不到一丝一毫的苦怨,有时,她甚至还会幽默的开玩笑,说钱钟书发哮喘的时候,是“呼啸山庄”。可以看出,无论处于什么样的境况,她对生活都是饱满热情的,充满爱意的。即便到了最后,那时她已经八十多岁了,她的丈夫,女儿同时生病了,医院之间奔波,她也从未抱怨过,她只是静静的回想他们之间的过往,就像回忆一个老朋友一样,充满温情。日子怎么可能不痛呢?只是她淡然,平静地接受了这一切,她知道活着就是不容易的,人生皆苦,谁也不例外。3.这部书出版以后就引起了不少轰动,到目前为止销量超过多万册,同时还被翻译成英文,法语等版本在国外畅销。我觉得读杨绛的这本书,最深的感触有这么两点,第一,杨绛先生的精神着实令人敬佩。她这一生经历了太多曲折的往事,可她从不抱怨,只是默默地付出,为这个家也好,为自己的事业追求也好,她从未停止过努力。第二,杨绛先生最后写到丈夫,女儿离世的时候笔墨很少,只是淡淡地说,他们走了,他们三个人从此分开了。但是你细细体会一下,那种与亲人之间生离死别的感觉,是如何叫人吃得下睡得着的。再加上那时的她,也已经是80多岁的老人了,而今她孑然一身,又该如何面对那漫长的岁月呢?但是,她走过来了,也熬过去了,在90多岁的高龄,还写下了这部《我们仨》的散文作品。所以,你可以感受在字里行间中感受到她对人生读得很透。她知道有一天他们三个人相遇,总有一天,他们三个人也会离开,而她大概是最后被留下的那个人。人生到最后,终归是一场自己与自己的旅程,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如此。这本书呢,你可以好好读一读,文字不多,花两三天的时间其实就可以读完,但其中的深情值得你我细细品味。我们仨杨绛先生家庭回忆录精选月销量¥28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已下架关于生活,关于婚姻,关于家庭,关于事业的态度,杨绛先生其实都写在她的字里行间了。我们普通人所遭遇的困境,其实他们夫妻两个人都碰到过,但他们坚强乐观的品质是我们值得敬佩的。有许多话,我讲出来,或许都是画蛇添足的,也讲不出那个意思,还是留给聪明的读者们一一从中寻找吧。我相信这本书会给你带来很多的启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6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