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你,还爱读书吗

中科白癜疯医院是骗人的吗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detail/

下班没事在家里把儿子留在家里的书整理了一下,发现很多书都还是崭新的,我心里严重怀疑这些书买来了几乎没怎么读过,或者只是大概翻了几页。

当然只是猜测,不能直接和儿子对质,否则他会生气的。

但是我们确实发现,我们现在花在读书上的时间是越来越少了,特别是年轻人。难道我们现在人都不爱读书了吗?下面有两个数据或者能说明一点问题:

首先是:根据国际出版蓝皮书的统计,年中国18-70周岁国民纸质图书阅读量仅为4.39本,韩国大概11本,法国8.4本,日本也是8.4到8.5本左右,美国是7本。而将中国人读的纸质和电子书加起来,年有5.77本。所以中国人读书确实是偏少了。

另外一个数据是:中央电视台、国家统计局等联合发起的“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结果显示,除去工作和睡觉,年中国人每天平均休闲时间为2.27小时,较三年前(2.55小时)有所减少;其中,深圳、广州、上海、北京居民每天休闲时间更少,分别是1.94、2.04、2.14和2.25小时。相比而言,美国、德国、英国等国家国民每天平均休闲时间约为5小时,为中国人的两倍。

平均休闲时间如此之少,想要安静地慢慢读书,确实是越来越难了。

就比如我儿子买来的书这么长时间还这么新,我们能怪他没有读吗?最多我只能说你不该买。以他们当时的学业,每天能有多少时间能够空下来安静的读书呢?何况在学校的教育里,更看重的是你考试能考多少分而不是你读了几本书吧?

记得我们当初一本书买来,就会反复地去翻,总喜欢一口气从头读到尾,有时忍不住会在上面做记号,因此读过的书就会有很多的痕迹:比如折页,比如手印以及其他污渍。不是我们不爱惜书,实在是那个时候,书很少,其他爱好也少,如果有一本书,就会花大量的时间拿在手中,不分场合的看。另外,一本书,会有很多人借阅,辗转反复间就留下了很多的印记。

那个时候看书很杂,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兴趣,有时是因为时代的影响,有时是因为谋生的需求,还有的是因为自己的梦想。

比如小时候看连环画,像西游记里面的三打白骨精,三国演义里面的水淹七军,赤壁大战,诸葛亮的三擒孟获等,大了点看故事会,读者,知音,后来看正版的四大名著,看儒林外史,看三言二拍,看封神演义,看少年维特之烦恼,看安娜卡列尼娜,看红与黑,莫泊桑短片小说集,还有汪国真、舒婷的诗,席慕蓉的散文,三毛的游记,琼瑶的小说。也看雷雨,家/春/秋,围城,废都,白鹿原等,再后来受电影少林寺的影响,开始看金庸梁羽生古龙的小说。也看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看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等。

现在人不读书或很少读纸质书的原因,简单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生活节奏加快,给予很多人紧迫感,很难静下心来读书,

2、网络、自媒体的兴起,让人们更多地把碎片化的时间花费在随便化的信息里面;

3、生活中更多人更注重实用主义,读书变得不纯粹

4、电子书给很多人带来了很多方便,随时随地可以拿着手机看电子书

5、过度的经济生活,让人们对思想的追求变得茫然和冷漠,不再迫切地想要在精神追求上花费时间

当然也有接触的信息太多,来不及整理,越来越多人心里浮躁,拿到书不求甚解就搁置了(也许会买很多书,但像我儿子那样,被搁置的更多)。

事实上大多数人的知识都是碎片化的,不是每个人都会把自己的知识进行归类分析研究。多数人都是做到“知道”或者“理解”,但没有几个人能做到真正的“明白”,能够就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说出一二三,子丑寅卯来,讲得“明白”的肯定不多。

少读书深层的原因这里也谈两点:

首先,现行的教育体制扼杀了很多人读书的兴趣,我们的语文课,不再是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文化的兴趣,而是为了应试,如何去记住所谓的“知识点”,学生都成了考试机器,不存在读书的兴趣了。

事实上对于大部分国人来说,最早能接触到的系统阅读材料,是我们的语文课本,最早的阅读方式和阅读思维培养,都来自于我们的语文课堂,然而我们的语文教学套路是:分段、总结段落大意、提炼中心思想、背名言锦句、回答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

正如那句名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当我们把一篇文章、一本书统一做一种解读的时候,这篇文章、这本书基本就是“死”了,不再生动有趣。

曾有教学一线工作者痛心地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内容缺乏足够的人文含量,教材里不乏雄篇美文,教学实践却把它变成一个个尸体解剖的对象,老师做的是‘尸检’的工作,主题、中心、段落大意……这些纯粹技术上的分析,割断了一个人和母语之间的血肉联系,使孩子们不爱读书。”

其次就是7/80年代改革开放,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追求财富的心态远远超过大家对精神境界的追求。社会上出版社出版图书都是追求热点,考试诀窍类,生意鸡汤类,成功学类成了市场上最受追逐的书,已经把真正的读书的意义忘在一边了。

我们一再强调阅读会带给我们的好处和重要性,却忘记了阅读带给我们的最大的意义其实应该是愉悦。

有统计机构统计:美国整个图书市场销售的图书,40%是虚构类的小说。而在欧美市场,法国、德国、英国等国的图书35%~38%是小说类。由此看出,人们对小说类图书有巨大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应该从读小说开始。

当我们不再为了考试、生活、求职而开始阅读时,我们的悦读才会真正开始。

其实在我看来,读书,大致可以分为:实用读书,兴趣读书,爱好读书,任务读书,职业读书。

比如我们从小学到大学的课本,我们读来更多的是因为实用,因为这些书都关系到我们能不能升学,能不能考上大学。

而兴趣读书,则是一时的兴起,比如想去旅游了,我想了解有点目标地点的人文历史,比如最近发生政治事件了,我想了解相关的事件背景。

爱好读书,则是自己的一个业余阅读,比如有的人喜欢音乐,有的人喜欢文学,有的人则喜欢经济,他们都会经常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6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