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却秦振英声,
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李白《古风》其十
鲁仲连,齐国人,擅长谋略而不愿做官。后人对鲁仲连评价极高,称其为战国第一奇伟之士,魏安釐王曾问子顺谁是天下高士,子顺回答说,没有人能达到天下高士的标准,如果退而求其次的话那就得说是鲁仲连了。安釐王说,鲁仲连做的事只是勉强为之,不是出于自然天性。子顺说,哪有什么自然天性,人都是勉强自己去做,“作之不止,乃成君子。”
赵孝成王时,秦国将军白起率大军在长平击败赵国军队,赵国前后损失兵卒四十五万,秦军随后进军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王向各国求救,但各诸侯都畏惧秦军,不敢发兵相救。魏安釐王派将军晋鄙援救赵国,也因畏惧秦军而驻扎在荡阴不敢前进。
魏王又派客将军(他国人在本国为将者)新垣衍从小路入邯郸,通过平原君劝说赵王,秦军之所以这样急切地围攻邯郸,是因为秦王曾经跟齐愍王称东西二帝,但不久齐、秦又都取消了帝号。如今齐国势力衰弱,秦国则称雄天下,秦围邯郸不是为了吞并赵国,而是想重新称帝。如果赵王能派使者奉秦昭王为帝,秦王必然会高兴而撤军。赵国君臣对这一建议犹豫不决。
此时鲁仲连恰好游历到赵国,听说魏国派新垣衍让赵国奉秦昭王称帝,就去求见平原君,问他想如何处理此事。平原君说自己身为赵国执政,而“前亡四十万之众于外,今又内围邯郸而不能去”,自己实在不敢再发表什么意见。
鲁仲连看到平原君的样子,就说“吾始以君为天下之贤公子也,吾乃今然后知君非天下之贤公子也。”魏国这样的主意怎么能接受呢?那个魏国的将军何在,请允许我替您当面斥责他。平原君于是安排鲁仲连与新垣衍见面,新垣衍不同意,但平原君说,你的事情鲁仲连都知道了,新垣衍只好答应。
鲁仲连与新垣衍见面以后不说话,新垣衍沉不住气就说,我看被围而留在邯郸的人都是有求于平原君的,而您却不像是有求于平原君的人,为什么您还留在这个危险的地方而不赶紧离开呢?鲁仲连说,世人都以为鲍焦(周代隐士,廉洁自守,因不满时政遁入山林,后抱木而死)是因心胸不开阔才自杀的,其实不然,他是因为礼义廉耻不张而死。如今的秦国,弃礼义尚首功,秦王权使其士,虏使其民。如果诸侯放任秦王称帝于天下施行暴政,“则连有蹈东海而死耳,吾不忍为之民也。”我求见您是打算真正地帮助赵国。
新垣衍问,那先生如何帮助赵国呢?鲁仲连说,邯郸被围,需诸侯相助才能解围。齐、楚两国都在帮助赵国了,我再让魏国和燕国帮助赵国就差不多了。新垣衍说,燕国应该是没问题,但若说到魏国,我本人就在魏国,了解魏国的谋划,先生怎么能使魏国帮助赵国呢?鲁仲连说,因为魏国还没有认识到秦国称帝的危害,所以才有您那样的建议。如果魏国认识到秦国称帝的危害,就一定会帮助赵国了。
新垣衍说,秦国称帝有何危害呢?鲁仲连说,当年齐威王施行仁义,率诸侯朝拜周天子。周王贫弱,诸侯都不去朝见,只有齐国遵从礼法去朝拜。然而一年多以后周烈王崩,齐国奔丧去得稍晚,新继位的周显王就很生气地说,东藩因齐(齐威王的名字,称名以表轻视)奔丧晚到,应当斩首。齐威王听了勃然大怒,骂道:“叱嗟(语气词,相当于“呸”),而母婢也!”齐威王因此受到天下人的嘲笑。
齐威王在周烈王时尊重天子,去朝拜以示尊重。但周烈王死后齐威王就辱骂新的天子,这是由于齐国虽有实力,但周天子有名位,齐威王无法容忍周天子对他的轻视,但实际上当天子的就是那个样子,并不值得惊讶。
新垣衍说,那些做仆役的人十个人伺候一个主人,难道是因为他们“力不胜而智不若”吗,只是因为他们畏惧主人啊。鲁仲连说,难道魏王与秦王相比,就如同仆役与主人吗?新垣衍说,事实上大概就是这样的。
鲁仲连说,如果这样,那我能让秦王“烹醢梁王”,新垣衍生气地说,这么说就太过分了,秦王虽有权威,但岂能“烹醢梁王”?鲁仲连说,当然可以。从前商纣王的时候,九侯、鄂侯、周文王是商朝的三公。九侯的女儿长得很美,就把她献给纣王,结果纣王不满意,乃“醢九侯”。鄂侯对纣王不满,争论的语气激烈了一些,纣王就把鄂侯杀死,做成肉干(“脯鄂侯”)。周文王听说这事,只是叹息了一声,就被纣王拘押在牖里的监狱一百天,想置他于死地。为什么同样称王,却会被剁成肉泥、做成肉干呢?
当初齐愍王到鲁国去的时候,夷维子为齐王驾车,问鲁国人,你们如何招待我们的国君呢?鲁国人说,我们用十太牢来招待您的国君。夷维子说,你们也太不尊重齐国的国君了。齐国国君就是你们的天子,天子巡查诸侯,诸侯应迁出正宫,移居别处,交出王宫钥匙并亲自伺候饮食,等天子吃完饭,才能退下。鲁国人大怒,拒绝接纳齐王入境。
齐愍王被鲁国拒绝,想到薛地去,借路邹国。当时恰逢邹国的国君去世,齐愍王想入邹国国都吊丧,夷维子又对邹国的新君说,天子到邹国来吊丧,你们应该把灵柩调转方向,在南面安放朝北的灵位,然后天子面向南吊丧。邹国群臣说,如果这样,我们不如都伏剑自杀。齐愍王听了,不敢入邹国国都。
邹鲁之臣,对国家未必有大的功劳。但齐愍王想在邹、鲁两国行天子之礼的时候,邹、鲁两国的大臣们都坚决地不接纳齐王。现在秦、魏都是万乘之国,只因为秦国打了一次胜仗,就要奉秦称帝吗,这样韩、赵、魏三晋的臣子还不如邹、鲁的仆妾呢。
况且秦王称帝就会满足吗?秦王称帝以后,恐怕就要派人替换诸侯的臣下,无论贤与不肖,也不论所爱所憎,都要听凭秦王的意旨。秦王还要把秦国的女子嫁到诸侯王室为嫔妃,在诸侯王宫中进行监视和挑拨离间。那时魏王还能安稳为王吗?就是将军您,恐怕也很难像从前那样得到魏王的宠信吧。
听了鲁仲连的话,新垣衍站起来再拜谢曰:“始以先生为庸人,吾乃今日知先生为天下之士也。吾请出,不敢复言帝秦。”围城的秦国将军听说此事,退兵五十里。同时魏公子无忌夺晋鄙军救赵,秦军在联军进攻下只得撤走,邯郸之围遂解。
平原君想要封赏鲁仲连,但鲁仲连再三推辞,终不肯受。于是平原君设宴款待鲁仲连,“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连寿。鲁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即有取者,是商贾之事也,而连不忍为也。’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
晋左思《咏史》其三诗云:
吾希段干木,偃息藩魏君。吾慕鲁仲连,谈笑却秦军。
当世贵不羁,遭难能解纷。功成耻受赏,高节卓不群。
临组不肯绁,对珪宁肯分。连玺曜前庭,比之犹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