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航
爱情不是男女关系的归宿,男女关系的最终归宿是婚姻,爱情可以不顾一切,婚姻不行。
这句话来自《人世间》经典台词,意思如下:太理想化,一帆风顺的婚姻无形间吃到甜头,得到不珍惜,失去悔之晚矣。一位贤良的妻子是男人事业稳步上升的基础,同样晕头脑向掉进幸福围城,不惜葬送短暂恩爱时光,仍在不适合的情感中狰狞,结果事与愿违。
从恋人到夫妻,有的人保持在表面的甜蜜,有的人唯真爱至上,哪怕一方错得离谱,掉下价位去谅解。婚姻这本包含阅历和感悟的书籍,读透后尽是释怀。重要的是,我们怎样理解,如何把日子过好。
在《人世间》这本书,因一次买猪肉走到一块的六小君子。不管是少年时刻的无忧无虑,把酒言欢,还是中年被岁月消遣的惆怅无情,他们无奈地饮下了生活这杯苦酒,他们意气风发时,发下的毒誓。晚年渐行渐远的压抑,为后代教育上下的功劳,代表了一种特殊的心境。
从谈对象,成家到把孩子抚养成人,含辛茹苦地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梁晓声写这群人的友谊,婚姻百态,忆苦思甜的履历,无一不说明了一句话:山高水长,江湖相逢,能有几十年光阴畅所欲言,是生生世世的缘分。梁晓声这位洞察平民激荡人生的生活写实家,以多年的感悟写出一代人刻骨铭心的情感经历。
1“同甘共苦”爱情观
工人家庭出身,“红五类”标兵青年周秉昆在水自流,骆士宾的嘱托下,初尝恋爱的幸福感。未婚被玷污的郑娟,长相属于数一数二的。没来光字片之前,周秉昆一见钟情,恨不得时时刻刻见到她,每月最欣喜的事情,去太平胡同送钱。他笃定,这样的女人可以进周家门,一生一世待她好。
六小君子剩余的5人,只知周秉昆不重女色,老实本分。每次聚会也不见他介绍心仪的姑娘。直至周家遇大难,老母亲卧病在床,郑娟怀着报恩,看周秉昆求人无回音,焦急心慌,踌躇观望的情景下,提出前去照顾。心里有彼此,放不下对方,不想看喜欢之人危难,下此决心。
周母脑溢血中风那三年,春燕教郑娟按摩,她们建立了良好的姐妹情。春燕比较奇怪,郑娟为何愿意帮秉昆这么大忙,郑娟一字不差说了二人相遇,秉昆对她的过命恩情。这层关系捅破,大家一致同意秉昆要给郑娟一个家。如此通情达理,又不求结果的女子,做他们的嫂子何尝不可。
恰巧是相互关照,共同确认爱意,周秉昆认定了和眼前的女人走完余生。并一口咬定:郑娟没结过婚,不是寡妇,楠楠是他和她的爱情结晶。周父随后对小儿子选媳妇眼光的毒辣性默默欣赏,嘴上说不乐意郑娟进门,却用实际行动骂得周秉昆向父亲道歉,周志刚算不上那种传统意义上的封建家长,既然儿子修成正果,郑娟又是周家的大功臣,当他家儿媳妇再合适不过。
感情的火苗一旦灼烧,对男女而言,不仅欢喜更有心动。父母支持的婚姻,在普通家庭,是难以言说的轻松。郑娟嫁为人妻,周家的老少,都很敬重她。“做家务,管理钱财”样样拿手。她不希望周家人把她当外人,而周家两老,实实在在当楠楠是亲孙子。
后来,骆士宾连续四年登门要儿子,不惜一切代价用钱财,卖惨,甚至说出悲伤遭遇。周秉昆曾两次打伤骆士宾,楠楠在了解事情真相,舍弃了生父给的“特殊待遇”。亲自考学,然而留美读书的第二年,死在回家的途中。骆士宾为解心头之恨,蓄意挑事,不肯接受楠楠已死的事实,声称是郑娟和秉昆,整个周家人酿造的悲剧。
骆士宾侮辱郑娟,说了几句伤风败俗的话。梁晓声通过周秉昆的行动,讲透了他对恩爱夫妻的另一种看法—同甘共苦,感同身受。大致意思:
你辱骂我怎样都行,循环辱骂我的女人我心里过不过这道防线
意外就这么发生,骆士宾的一次强出手,丧失性命。骆氏企业内忧外患,人心惶惶。一场搏斗,一命呼呼。对此,我们可以明白一句哲理:作恶多端的败类,迟早要被社会收拾制裁。
梁晓声以人渣骆士宾的垃圾语言,考验秉昆对郑娟深刻的爱,实则是作家对生活与婚恋关系,门第关系的感悟。他认为,低成本的相恋与高质量的结合,前者赢在相濡以沫,后者输在身份之差。书中,六小君子中四人的婚姻,亦是这般平淡,维持了天长地久,被弄疼后依然站在原地等候。
灯火阑处处,那个爱的人总愿意等你回家。困难时,不离不弃,大富大贵时,争取把生活过得如诗如画,然后形影不离,黏在一块。有感而发,正是六小君子的豁达,他们的家庭和孩子,才各自打开了一扇有利于事业发展的成功门。
我们要理清头脑,婚姻与恋爱不在同一条战线,假如不用新观念看待二者的联系,必然伤痕累累。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年轻人闪婚闪离,没过几天明白日子,就看清了浑浊婚姻的两败俱伤。男方出轨,搞婚外情,女方为孩子忍耐,做事委曲求全,这没必要。知道他对这个家没责任感,尽早离婚。
不同时期,不同阶层的人,能领悟透婚姻课堂里面的内容,着实困难,大概有以下三类人:受过冷暴力,语言伤害,依然向阳而生。死过一次,死灰复燃,撕毁垃圾伴侣嘴脸。吃过生活的苦,遇挫折不打退堂鼓。被贫穷折磨,有翻盘而归,凭脑力,手力过得美满。人这一生,马马虎虎结婚与不负责的心态成正比,难以成大器。
2《人世间》中婚姻的冷暖自知,戳中心窝
听过这样一句话:人间最大的苦难,是不懂变通,不懂缓解人际关系,对亲如家人的夫妻视而不见。
《人世间》中,我比较羡慕的是周秉义和郝冬梅的婚姻,40年风雨相随的陪同,年轻时轰轰烈烈,一起在兵团,修炼幸福,周秉义为爱人放弃晋升机会。郝冬梅为心仪之人学习医学,年老时还为他的病情大怒,她的担心是一个妻子的怜悯,也是多年来反击周秉义对她的薄情寡义。对女人而讲,支持丈夫的事业,陪着丈夫感受人生变迁,很幸福。
梁晓声写的多样婚姻中,曲秀贞和马守常的婚姻,象征着他那一代聚少离多,疏于陪伴孩子的干部缩影。两口子,为革命付出半辈子心血。曲秀贞时日不多,在弥留之际,亲自去牢狱劝周秉昆不要沉沦,不要伤亲人。他们俩的儿子,用了半生时间还了欠父母的债,到老年时依旧觉得没减轻罪过。
大名鼎鼎的退休干部曲书记,回忆这段家事时,泪止不住落下,她正是亏待亲人,一心奔赴在革命路。拎不清婚姻和家庭先后顺序,才有了凄凉的晚年,死前也没见儿子归来。两人吵吵闹闹半辈子,唯一的遗憾事情,是没劝回儿子。孤独的余生里,加载了痛苦的往事。磕磕绊绊,有牵挂才有后来的挂念。
小说里,老两口的结局比电视剧更悲凉。儿子儿媳贪污,剧版的改写很暖心,曲秀贞在马守常的手心,闭眼病逝,马守常在老伴葬礼后,回上海和儿子团聚。
3活在当下,执着携手前行,婚姻信任城墙的构造,贵在有支撑力。
生命这艘船,开到哪个方向,就有既定的轨迹。
人人都奢望完美,和睦的婚姻。一个不愿跟现状妥协,扭到底的人,少不了被寒掺,被戳脊梁骨。人生来就是独立的个体,具备崛起的本能,冲锋陷阵,乘风破浪的能力。对华而不实,虚的东西避之而过。
信任,可能是一份健全婚姻的合格底线。在《人世间》尾声,冯化成对女儿冯玥说:当年的诗人抛家弃女,弄到如今局面咎由自取。现在的普照,心情明朗。回想这部剧,他与周蓉相差12岁的年龄差,一开始这段恋爱无疾而终导致了俩人性格的病态。冯化成这种活在文艺世界的男人,一心想用笔杠子撑起半边天。
去法国的几年里,他对年轻女人喜欢诗人的概念大变,王紫喜欢他并非才情,而是王紫贪恋冯化成身上的成熟。冯化成出家,从法国回归,有两方面原因,他在赎罪,为当年的绝情而闭门思过,他愧对周蓉母女。冯化成走这一步,来自于他对婚姻的失望,错爱两个女人的惩罚。
这世上,从没徒劳无果的回报。人与人之间,缺的是担当和责无旁贷的执行力。跳出怪圈,清醒做人,认清实质,及时向宿命交卷,做极大的退让。只要早一点认错,早一点突破认知壁垒,往后的前途无量,前方一片汪洋大海。别做怂包,尝试着做不一样的事迹,一路即使有坎坷,终会迎来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