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人间就是一个剧场,我们都是剧场里形形色色的演员,自己的人生总是充满着多种角色,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角色就是:自己。
在滚滚社会洪流中,或许我们早已把自己的内心扔到一边,根本听不到他的声音。我想这本《次第花开》正是打开我们心灵的一本疗伤之书,让我们变得随喜,通透,不再执念,洒脱地看待自己的人生。
其实早晚有一天,你会明白:其实人生,除了生死,其余的都只是擦伤而已!——次第花开,希阿荣博堪布。
正如《次第花开》次第花开所说,大道至简,次第花开,花开见佛!
亚历山大·克鲁格说过:“不幸到了一定的程度,要想制造爱也制造不出来。”
以前总以为一句承诺便是海誓山盟,不爱了才明白有些话是有时效性的。
半生已过,愈发懂得:
好的婚姻,是吵吵闹闹,不离不弃;缺少“危机”的爱情,反倒会让人患得患失。
所谓“相敬如宾”,才是婚姻中最大的谎言
知乎上看到一个热门话题:“有哪些你结婚后才明白的道理?”
留言区不少网友互诉苦楚:
“不要试图改变对方,人生的前十几年就决定了人一生的思维方式。”
“如果一段关系让本来闪闪发光的人逐渐灰暗,不是你有问题,而是你身处的这段关系有问题。”
婚姻中的百般模样,投射出亲密关系中的各种幸与不幸。
可回过头来看,又何尝不是自己的真实写照?
在评论区,看到有网友讲述了她和丈夫相敬如宾的相处方式,让人颇有共鸣。
平日里,两人的相处不痛不痒,哪怕要指责对方,话到嘴边也是一句“没事”就没有了下文。
极其冷静地表达,没有争吵与矛盾,双方情绪稳定。
这种岁月静好的表象,在外人看来是近乎“完美”的婚姻。可他们把“夫妻”处成了“室友”,细节处尽是陌生:
两人无意间的肢体接触都带着克制,网友想让丈夫帮个忙都不好意思开口。
面对面沟通时,也只是云淡风轻地说些场面话。
网友说,两人本身就害怕闹矛盾,也不知如何处理问题。
直到她在丈夫的手机里,无意看到对方和其他异性的暧昧聊天,才知道这段“没有问题”的婚姻,已经走到了最后。
心理学上有个“爱情三角”理论,讲的是:
完整的爱情由激情、亲密和承诺三个要素组成。
但这位网友的婚姻中,一个要素都没有。
所谓“相敬如宾”,也成了婚姻中最大的谎言。
钱锺书在《围城》中写道:
“不管你跟谁结婚,结婚以后,你总发现你娶的不是原来的人,换了另外一个。”
让一个人感到失望的,从来都不是对方变了,而是毫无波澜的生活碾碎了我们对“完美爱人”的想象。
当我们把爱与责任割裂开来,两个人的相处,就变成了一场情景剧:
戏中的你我,台上是恩爱的夫妻,台下是无言的“室友”。
一成不变的婚姻,看似稳定,却也容易让彼此更加陌生。
陪你到老,从来都不是为了得到而夸下海口的誓词,而应该是落到实处的言行一致。
婚姻从量变到质变,是一场保卫战
张爱玲曾说:
“不爱是一生的遗憾,爱是一生的磨难。”
每个人都在婚姻中变得小心翼翼,却忘了如何用行动表达爱意。
亲密关系的维护,不是信誓旦旦地说“不离不弃”,而在于朝夕相处的看见与懂得。
婚姻从量变到质变,本质上就是一场保卫战。
作家毛冷瞪在《妈妈离婚记》中,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女主卢月是个自律且有想法的人,但她老公却一再“折断”她的“翅膀”,让她逐渐心寒。
生完孩子后,她专注于身材管理,想打扮一番。
她老公却漫不经心地说:“难看。”
自此之后,卢月便收起了自己的爱美之心。
她热衷于绘画,而且在这方面颇有天赋。
但老公却冷嘲热讽地说:“这有什么用呀,就你这水平难道还想当画家?会有人出钱买你画的这些东西吗?”
被亲近的爱人打击后,对画画的热爱与自信也被消磨殆尽,她只得放下画笔。
“人笨”“又不好看”“带出去丢脸”……这些打击人的话,卢月在老公那里都听过,却唯独没有赞美与认可。
最后,等到孩子长大,她才用一纸离婚协议,结束了自己忍受多年的痛苦关系。
一段亲密关系走到尽头,从来都不是临时起意的冲动,而是日积月累的失望。
为什么我们想要逃离一段婚姻关系?
并非是付出与牺牲让人身心俱疲,而是我们习惯在婚姻中筑墙,而忘记了搭桥。
我走不进你的心中,你也无法理解我的想法。
从未想过怎么给婚姻“上色”,最后爱情也会黯然“褪色”。
正如一句话说:
“婚姻是团火,需要不停地往上添柴,只有这样才能让火延续。”
既然做出了与爱人共赴白头的选择,就不要对感情中的裂痕视而不见。
做婚姻中“守护者”,家庭才有温度。
成熟的婚姻,都是爱与危机的博弈
在电视剧《我们的婚姻》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让我感受颇深。
为了爱回归家庭的全职爸爸李宇文,想重回职场,实现自己的价值。
可每次提及这个话题,他都会与妻子董思佳意见相左。
在金牌投资人董思佳眼里,丈夫工作的价值远低于顾家的价值,入不敷出的事情没必要做。
可她忘了,婚姻不是买卖,为对方好应该是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之上。
李宇文想要从事研究工作,本来董思佳挺支持。
但得知这份工作没有编制,“名”和“利”都不占,董思佳立马找关系给丈夫找了一份体面的工作。
也正是这份“钱多活少”的工作,让李宇文意识到:
在妻子眼中,他的爱很廉价,以至于连选择工作都要符合对方的期待。
在这种窒息的关系下,李宇文向董思佳提出了离婚。
而董思佳习惯了李宇文的默默陪伴,直到他要抽身离开时,才恍然发现,她对丈夫的伤害有多深,对方的好都被忽略,她根本离不开他。
好在她最后醒悟,这段婚姻才得以圆满。
夫妻关系中,打着爱的旗号把想法强加给爱人,必然会让对方产生想“冲破藩篱”的冲动。
婚姻的内核,是爱与危机。
距离不一定产生美,但拉近距离会让两颗心靠得更近。
想起《我的前半生》中的一句经典台词:
“两个人在一起,进步快的那个,总会甩掉那个原地踏步的人。”
步入婚姻的人,最能感同身受。
当夫妻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时,再炽热的爱也会逐渐冷却;当两人互相促进时,再难的处境也能感到温情。
什么是成熟的婚姻?或许这就是答案:
纵然婚姻中充满危机,却依然甘之如饴地用爱守护婚姻。
人到中年,突然就读懂了这句话:
“所谓缘分,就是遇见了该遇见的人,所谓福分,就是能和有缘人共享人生的悲欢。”
和相爱的人共赴白头,是每个人对婚姻最初的憧憬。
但任何关系都有保质期,懂得珍惜才能守住美好。
婚姻就是一场单程旅行,只有抵达终点的人,才能将风景尽收眼底。
夫妻之间,学会用放大镜看优点,用显微镜看缺点,才是对彼此最好的尊重。
“一切随缘,一生随缘,方得自在。”
想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随缘”,我们又该怎么做?
其实,所谓缘起,也是我们所说的因果。我们知道,任何事物之间都不是独立的、绝对以及恒常的,而我们每一天有过很多念头与行为,这些也会产生相应的后果,影响到我们本身。
因果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不同的机遇与人生。
随缘是需要有大智慧和行动作为支撑的,而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一切随缘”,然后什么事情都不做,甚至直接放弃。
对于人生的无常、生命的意义以及修行的必要性,希阿荣博堪布有一句经典的名言和观点。
他在心灵随笔《次第花开》说:“人生是一场非常不容易的修行,我们总是将自己困在执念和过去的伤害中。其实人生,除了生死,其余的都只是擦伤罢了。”
那一刻我备受震撼与感悟,放下我执,接受无常,不要为过去的执念以及他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这样我们才能过好自己的人生。
尽管《次第花开》是一本讲述佛法的书籍,但非常贴近我们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对我们正面临的喜乐、苦难、烦恼、煎熬等深入洞察,直中要害,让人看完后醍醐灌顶。
有时候,我们兜兜转转、寻寻觅觅,想要找一个依靠、一个答案、一个意义,但却发现最美的风景就在身边,那些悲苦都在消散,活在此时此刻,随缘随心,精进自己的修行。
记得,曾有一个著名的古稀老人学者,他吃惊地发现:自己穷尽一生研究的问题,释迦牟尼早在多年前就已经给出了答案。
也许,你苦苦寻觅的那个答案,也会在《次第花开》中找到。因为这本书一经问世就备受追棒,多次重印,已经帮助数以万计的人走出困境与迷茫,相信你也可以。
对此,樊登这样评论道:“这本书的阅读方法是随便翻开一页,读下去就好,都有心灵的收获。”
作为普通人的我们,一生都在为生活奔忙,是时候停下脚步来,让身心在一本书、一段静坐,一次对话中逗留,释放压力、情绪与心结,而《次第花开》就是这样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经典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