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入职近十年之久,从乡镇回市直单位,又在几个市直单位中间转悠了一趟,最主要的感觉有以下四点。
01收入稳定尚能糊口
好多人不相信公务员的工资水平仅仅够糊口的。
以我个人为例,初入职乡镇政府的时候,每个月到手的工资是。对比同期毕业的、同在一个地市的大学同学,私企的多在~的工资。
尽管后来在在14年和16年两次调标,可私企的工资也在涨。最最重要的是,房价在涨、物价在涨,孩子的花费更在涨。
公务员并非一个高收入群体这个月更惨,因为财政部对全国范围内公务员的津补贴进行清查,这个月的工资还没有发,还贷、生活支出却一样不少。
当然,在我现在的地区,不住高档小区,不开十万以上的车子,不买所谓的高档生活用品,尤其不要轻易出去旅游,工资还真的够家庭开销的。
毕竟,四位老人,两个娃,生活压力也是杠杠的。
02工作稳定但焦虑不断
这种“稳定”是相对于其他的私企或者中外合资企业而言的。企业的核心只有一个——盈利,因此摆在他们面前的,就是要应对各种市场的竞争。并且为了应对各种竞争而衍生出的内部竞争。这种环境下,企业职工倍感压力,会不由自主地迫使自己往前走,继续努力。
虽然我们没有这些潜在的竞争,但是依然很焦虑。
一是未来晋升空间的焦虑。体制不像企业,只要干得好、能力突出就可以得到晋升。
在体制内,金字塔尖就只能站那么多人,但不是说你有能力就可以爬上去的。它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综合,要能力突出,要业绩明显,要有适当的机会,要有足够好的运气,毕竟,人事调整不是年年都有的,万一遇到了年龄或者身份属性、甚至性别的卡壳,就只能嗟叹一生了。
我身边好多个优秀的后备干部,在大形势政策的背景下,被“剩了”下来。
二是个人成长的焦虑。体制内不乏需要专业性极强的岗位,如安全部门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公检法系统的法律型人才、刑侦人才等等,但也有很多不需要过多专业技能的岗位,是时间的沉淀和经验的积累,甚至是人情世故的通透就可以干起来的。
“温水煮青蛙”的结果是,青蛙面对生命危险尚不自知。我们亦如是。体制的稳定让我们面对市场的时候往往意识不到自己的缺陷。
晋升空间对大部分人来说是个虚幻的梦想我在工作压力大的时候就常常做噩梦,梦见自己要去参加高考,要去企业面试,却发现自己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然后惊出一身冷汗——假如有一天我被裁了,我到其他岗位,还能做些什么?
这就是很多三十五到四十五岁中间的体制人,明明对现状不满意却不敢轻易离职的主要原因。
03人前体面人后却要小心翼翼
毫无疑问,公务员这份工作是一份社会认可度很高的工作,尤其是在北方各地。
同学聚会或者是父辈们在一起讨论,“公务员”三个字让我们赚足了面子,但仅限于此——不能谈收入,不能谈未来。
身处体制内,为人处世始终还是要谨慎。无论是各种规章制度的约束,还是为了能够平稳一点的生活,小心总没有错。但这种小心,有时候带点心酸。
人前的体面不代表永远的骄傲不知道大家记不记得电视剧《小欢喜》中的一个细节,刘静在街上开车遇到了不讲理的司机,同行的季胜利宁可被判全责也不想继续纠缠。他不是不知道刘静受了委屈,可是他的身份不允许他因为这点小事就继续纠缠——怕产生过激的、不好的社会影响。到那时,谁会管你是非对错?
当然,也不排除有些人拿根鸡毛当令箭,肆意作威作福。可这毕竟是少数,多数人还是很谨慎很小心的生活着,能不折腾的都不愿折腾。
04极其挣扎却不敢轻言放弃
无论是我还是我身边的小伙伴,初入体制都是心存美好幻想的。
但是,我们也会遇到蛮横的同事,不体恤下属、没有私德的领导,也会因为工作中备受打击而产生自我怀疑,遇到不公平待遇的时候也想奋力反击,对比收入的时候前后挣扎,却都不敢说辞职就辞职,奔赴体制外的自由世界。
为什么?因为我们已经失去了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体制犹如围城在招聘网站投简历的时候,我们的简历当中没有可以说道的成绩,年龄也不年轻,没有青春可以折腾;技能太少,不足以支撑一个岗位。我们已经失去了在招聘市场上打败其他求职者的能力!而一旦辞职就没有退路,就意味着没有收入,就意味着基本的生活要面临挑战!
以上4点是我入职十年的最大感触,同初入职场的喜悦相比,这些心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占据上风。当然,我的感触可能没有什么代表性,或许只能代表我这个中年人的焦虑,仅供参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