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东霞思维拂尘记的第篇原创文章,字数,阅读大概需要3分钟
我是陈东霞,写作28年,画画4年
40岁前,无知无觉,混沌迷茫;40岁后,转变思维,找到生活的真正意义
立志陪你找灯塔,升思维,扩眼界,开启别样人生。
最近看了大冰的《保重》、蔡崇信的《命运》,电影《教父》,《三体》,身在家中,心往各处,或许,这就是看书的好处,不出户,能知天下,能看不同的人生。
从重庆工人的女儿、到上海西康路女孩,云南的老板娘,经常被投诉的服务员赵鑫鑫、活成人间稀有品种的铁成玉儿一家……
令人唏嘘,令人遗憾,令人感慨,令人羡慕,仿佛跟着作者云游了世界,看完很想也能拥有作者的文笔、阅历,也能写出如此令人感动的故事来。
看《命运》,阿太,阿母,神婆,他们对于“死”的态度,自然开放,无喜无悲、期待不恐。
只是看到最后,我从中看出了点《活着》的意味。
看电影《教父》,开始看得很累,一是脸盲,二是不喜欢暴力,直到第1部看完一大半,还是没搞懂,这是经典?经典在哪?
但3部看完,倒是有一些些感悟。
一个人,在生存问题没解决时,从0到1,可以凭股狠劲,可以不择手段。
但最终,人性,终究向善,哪怕付出2代人、3代人的努力,也要能活得光明正大、受人敬仰,这跟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也相应合吧。
电影的开头结尾,值得细品,婚礼,葬礼,授勋礼,以及一场精彩的达到人生巅峰的演出——都是人生很重要的节点。
所有能写出经典的优秀作家,到最后,底层都是相通的,揭露人性最根本的东西。
书、电影中的人生,似乎命运无常,又好像天有定数。
人,在没有的时候,特别想拥有,一旦拥有了,发现不过如此,想要逃离,却又困顿其中。
比如新教父麦克,多少次想金盘洗手,总有迫不得已的事情,令他欲罢不能。
比如我们普通人,没钱的时候,拼命想搞钱;可有人有了很多钱,又说,“穷得只剩下钱了”;
比如婚姻,如“围城”一般,有的人拼命想进去;有的人,又拼命想逃离;
比如编制,有人倾其所有,要考进;同时,又有人毅然决然辞职逃离;
比如生命,每天有人乞求,有人不惜狠心舍弃;
比如《三体》,人类与三体世界,最终谁能毁灭谁?为什么?
从无到有,从有到无,从0到1,从1到无限,从无限归于0,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晚上散步,抬头看到在路灯照射下的树,树冠如伞盖一般,树叶或绿或红,茂盛油亮,绿得沁人,红得美艳,偶尔还有一丝桂花残存的香味,钻进鼻孔。
不由心生感慨,那些树儿花儿,比人脆弱的生命,要坚韧许多。
我知道,再过不出2个月,这些树叶,都会落尽,只剩光秃秃的树干;
我也明白,不出5个月,树枝又会生出嫩芽,长出新叶,淡绿、翠绿、浅绿、深绿,摇曳生姿。
反观人呢,一次意外、一场疾病、一次远离,或许就会成为永别,老天,很少会给人后悔或再来一次的机会。
人生,要不要争呢,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呢?
《教父》最后,是被父亲溺爱、堂哥宠爱、被所有人深爱的玛丽,在众目睽睽下被暗杀。
教父想要的爱情、亲情、尊重、敬仰、清白,终究得不到。
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
小时拼命学习,想有个好成绩,得到父母、老师的赞扬;长大了好好工作,想要拥有自由向往的生活;
成家立业,找个真正爱的人,养个听话优秀的孩子,活成人生赢家……
可是,又有多少人如愿呢?
人生,不过如此,当下,你觉得好,就是好,你觉得坏,就是坏。
杂乱无章,文字记录而已……
文
东霞
极简思维创新人
充满好奇心,探索新领域,
成为创新思维引领者
脑中有图心中有数脚下有路